世景帮忙抬。
周世景没说话,手下发力把麻袋架上肩,从容地进了屋子。杨思焕在一旁愣着,这世间竟有如此大力的男子?
忙碌一通之后,三人围坐在四方桌前喝米汤,刘氏就着半碗米汤啃了一个馒头,把装了豆沙包的碗推到女儿跟前,道:“你媳夫专门给你买的,趁热吃。”
家里两个男人总把好东西留给她,已经习惯成自然,杨思焕吃了一个馒头,喝了两碗米汤,始终没动那包子。起身收了自己的碗筷,又去书房读书了。
吃了饭刘氏在堂屋里绣枕套,招呼周世景给他穿针,他年纪没那么大,却早早的花了眼,周世景默不作声地给他穿了七八个针,又挑了挑灯芯,堂屋里立刻亮堂起来,他问:“爹,村里哪家娶新夫么?”
刘氏看了眼书房里的身影,摇头轻声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先给你们备上。姐儿后年就要成年了,你们早晚要圆房的。”
杨思焕在房里听得真切,当即红了脸,不知道周世景是什么想法,反正她是臊得慌。
良久听周世景道:“明年是乡试年,若焕姐儿今年考个秀才,明年当去碰碰运气,再不济就当历练一番也是好的。”就这样岔开了话题。
刘氏大儿婿也是个秀才,大儿子生不出女儿,日子过得艰难,刘氏想起就叹气:“唉,说到秀才心里就难受,许耀琦那物竟想着休夫,说出去我都嫌丢人。”
周世景道:“她不敢的,只是说说而已。”
“哥儿在家当儿子时我都是宠着的,哪里受过这些气。”刘氏道,“也怨我,当初就不该由着他性子来,嫁了那么个不知冷暖的东西。”
杨思焕听他这样说,遂合上书,踱到四方桌前安慰道:“爹为大哥好,他心里有数的,况且大哥还年轻,女儿总会有的。”
刘氏欣慰道:“但愿如此,只盼着你早日出头,将来好给你的哥哥们撑腰。”
第3章 你是女孩子,将来要顶门立户
说了会儿话,刘氏就觉得困了,第二天一大早还要下地,便歇息去了。
杨思焕回书房继续捧了书来读,乡下蚊子多,不免因此分心,她临睡觉发现窗前有个人影,出门看到周世景搬了个小杌子坐在屋檐下,借着窗口的灯光看书,看得入神,一时间没发觉身边站着人。
“哥,要看书为何不进来?”
周世景闻声扬起脸,这些年来他不论寒暑都借光读书,唯恐扰了屋里人的清静,杨思焕肯定是晓得的,却从没叫他进去的意思。
他嘴唇掀动,以几不可闻的声音道:“在外面也一样。”说完起身回房去了。
第二日天蒙蒙亮杨思焕就醒来,洗了把脸,去鸡窝里转了一圈,兜出两枚温热的蛋。
家里的公鸡老了,偶尔能下两只蛋就很不容易。一般自家舍不得吃,都攒着卖钱。她蹲在篮子边数了数,已经攒了十三枚蛋,今日初三,镇子上有集,再不卖这鸡蛋就要散黄了。
她挎着书包装上鸡蛋,走了六七里路去集市,路上遇到启明书院柳夫子,柳夫子是她亡母的故友,早她母亲一科中的举,生性洒脱,早年丧夫之后看破红尘,一直没续弦。
杨思焕见夫子头戴方巾走在大街上,右手打了把蒲扇,左手提了一只网子,里面挂了几只甜瓜和一纸包猪头肉并一包采荷斋的甜食,看起来春风得意,估计刚从儿子家出来。
杨家欠学里六百多文的学费,她常年病着要吃药,至今也没还上那笔钱,杨思焕记得这当子事,远远看见夫子便有了躲起来的打算。
正要往小巷子里拐,就听到夫子唤她:“思焕呐,你躲我做什么?过来。”
杨思焕摸摸鼻头的虚汗,挤了丝笑意,回过头谦和地作揖道:“方才没看清,只觉得看着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