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过,灾难会让人沦落到如此境地。她看到一位老妇人,正用颤抖的手捧着一碗稀薄的粥,小心翼翼地喂给怀中的小孙子。那孩子瘦得几乎皮包骨,连吞咽的动作都显得吃力。念薇的眼眶一热,几乎要落下泪来。
“夫人,我们回去吧。”齐淮也看得于心不忍,低声劝道。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朝廷如今也已经尽力在救治这些人,但不可能放任他们进长安城。万一发生瘟疫,长安城也危矣。”
念薇没有多言,只是默默地转身,低声问:“药材和粮食的缺口有多大?”
齐淮叹了口气,回道:“药材几乎用尽,粮食也只够维持几日。若是再没有补给,恐怕……”
念薇抿了抿唇,目光坚定:“我会尽快安排人送来药材和粮食。另外,再找些干净的衣物和被褥,天气渐凉,这些人不能再受冻了。”
齐淮点头应下,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夫人大善,我会去找人安排。”
念薇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地上了马车。她的目光透过车窗,最后看了一眼那片凄凉的难民营,心中默默发誓:无论多难,她都要为这些人尽一份力。她知道,自己的力量虽小,但哪怕只能帮到一个人,她也愿意尽力而为。
马车缓缓驶离,念薇的心却久久无法平静。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些难民的面容,心中那股沉重的情绪仿佛化作了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她前行。
念薇并未意识到,她那出自仁心的善举,给这些难民带来了何等巨大的转机。
随着药材的抵达,难民营中的伤员和病患得以获得及时的治疗。那些曾因伤口感染而体温飙升、痛苦不堪的人们,在饮下药汤之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扭曲的容颜也渐渐舒展,重焕生机。粮食的补给更是一场及时雨,此前那些只能靠清汤寡水的粥水勉强维持生计的孩子们,终于得以品尝到热气腾腾的米饭与馒头。粮食的充沛,让难民们眼中重新燃起了对生的渴望。他们不再被动地蜷缩在命运的阴影下等待末日的降临,而是纷纷挺身而出,积极参与食物的分发,甚至有人自发组织,协助搭建更为牢固的帐篷。
随着秋意的加深,难民营也发生了新变化。这些流离失所的人们有了相对安稳的 ? “小家”,曾经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男女,换上了干净整洁的衣物,容光焕发,眼中闪烁出对生活的热忱。
正是得益于念薇等人的倾力相助,这场灾难才得以避免演变成更为惨烈的悲剧,江南地区的灾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朝廷亦因此松了一口气。
值得一提的是,念薇并不是唯一一个为这些难民提供帮助的人。长安城中,不少商贾巨富也纷纷慷慨解囊,施以援手。然而,念薇的身份却格外引人注目倒不是因为她身为齐国公世子夫人,而是因为她因芙蓉居而声名远播。在众人眼中,她早已不仅仅是一个深闺贵妇,而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女商人。她的善举不仅在民间传为佳话,甚至在朝堂上也引起了关注。有官员感叹:“一个女子竟有如此胸怀,实在难得。”
这话传到了琼华公主的耳中。若是往常,她必定会对此嗤之以鼻,反驳道:“女子胸怀为何就不能与男子相比?”然而这一次,她却冷静了下来,敏锐地意识到此事可以为念薇争取更多的利益。
于是,她向傅贵妃提议,不如让她父皇为念薇赐个封号,以表彰她的善行与贡献。
傅贵妃对琼华公主的提议颇为赞同,很快便将此事禀报给了昭玄帝。昭玄帝听后,沉吟片刻,点头道:“齐国公世子夫人此举,确实值得嘉奖。赐她一个封号,倒也合情合理。”
遂,朝廷旋即定下了“德馨夫人”之封号,选定了吉日,颁下了昭彰圣意之旨。
“德馨夫人”之封,与念薇所冠“齐国公世子夫人”名号,其本质迥异。齐国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