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2 / 3)

然而,铺子里的生意并非一帆风顺。绸缎庄的生意还算稳定,毕竟苏家掌握了一些罕见绸缎的来源,货源独特,生意自然差不到哪里去。但胭脂水粉铺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长安城中,经营胭脂水粉的店铺多如牛毛,竞争激烈。念薇店里的胭脂水粉虽然品质上乘,却缺乏新意,难以吸引顾客的目光。

念薇立于“芙蓉居”胭脂店的柜台之畔,目光穿过稀疏的顾客,心中不免泛起几分焦灼。她轻声叹息,纤手取过一盒脂粉,凝神细视。盒中胭脂虽色泽艳丽,却与旁的铺子并无二致。她心中明了,若是无以创新,铺子的生意恐怕难以起色,最终难以为继。

念薇辗转反侧,终决意亲身涉足市井,深探顾客之需。她穿行于喧嚣拥挤的市集中,细心审视诸位女子的妆容,聆听她们对胭脂花粉的期许。访问间,她察觉众多女子对妆饰之要求日益提升,不仅向往色泽之艳丽,更注重妆容之恒久与自然。于是,她埋头钻研新方,尝试将各式花卉与香料巧妙融合于胭脂之中,匠心独运,以期研制出别具一格的新品。

她日复一日地重复胭脂的制作过程,每一步都倾注了心血与巧思。

首先,在选材上,她亲力亲为,挑选为上乘的红蓝花、玫瑰、茉莉等花卉,摘取其中最为娇嫩的花瓣,细心晒干以备后续之用。每一瓣花材,都经过她的细致筛选,以保证胭脂的卓越品质。

继而,将晒干的花瓣置于石臼,以石杵轻柔而专注地研磨。她的手法细腻至极,直至花瓣化为丝般柔滑的粉末,近似于一阵微风便能将其吹散。

随后,过滤,将研磨成粉的花末通过细纱过滤,去芜存菁,仅留最为细腻的粉末。她不厌其烦地反复过滤,只为确保胭脂的质地如同丝绸般柔顺。

然后,将过滤后的粉末与适量的珍珠粉、蜂蜜相融合,精心调制出胭脂膏。她不断调试比例,追求色泽的自然和谐与质地的轻盈透气。

最后,将调制完毕的胭脂膏倒入精美的瓷盒,晾干以定其型。每一盒胭脂都是她的艺术结晶,精心打磨,确保其外观雅致,使用便捷。

终于,经过无数次的精心调配与试验,念薇成功研制出一款独树一帜的胭脂。这款胭脂轻抹于面,妆容浑然天成,好比丽质天生,更散发着淡雅的花香,宛如晨露轻抚花瓣,清新中透着娇媚。念薇为它想了个极富诗意的名字“朝露凝香”。

连齐淮听后,也拍手称妙,认为这个名字既有清晨的清新,又有花香的妩媚,正合这款胭脂的气质。”

令人惊喜的是,这款胭脂一经上市,即刻在长安城引起轰动。顾客们口口相传,纷纷慕名而来,想要一睹“朝露凝香”的风采。铺子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然而,念薇敏锐地观察到,尽管店铺人流如织,但不少顾客只是驻足观望,并未真正掏出腰包。她站在一旁,目光扫过那些犹豫不决的面容,心中若有所思。

念薇轻蘸一点胭脂,点在手腕上,那抹红色如朝霞般绚丽,映得她的肌肤更加白皙透亮。她低头凝视着那抹嫣红,灵感突现,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何不邀请这些顾客亲自体验“朝露凝香”的魅力,再让她们决定是否入手?

于是,念薇特地聘请了一位精通妆容、技艺高超的妆娘,专门为顾客提供试妆服务。这位妆娘手法细腻,寥寥数笔便能塑造出精致的妆容,再点缀以“朝露凝香”,顾客的面容立刻焕发神采,如同脱胎换骨。

这一策略果然立竿见影。体验过“朝露凝香”的顾客,无不为之倾倒,纷纷果断购买,甚至有人一次购入多盒,准备送给亲朋好友。

在“朝露凝香”大获成功之后,念薇并未止步于此。她继续潜心研究,结合四季花卉与天然香料,又陆续研制出多款独具特色的胭脂。如“芙蓉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