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1 / 3)

“不需要指名道姓。”我说,“只要是有心之人,到事发地点附近去追问一下,就能问出四名死者的具体情况。然后用这件事情包装一下,加上算命的内容,来作为诱饵,把被害人骗去事发地点。”

“知道了,排查这个微信公众号所有的关注人。”一名侦查员说。

“关注人有十五万。”程子砚说。

侦查员吐了吐舌头。

赵局长说:“有没有其他可以缩小范围的办法呢?”

我皱着眉头说:“因为韩亮都不能确定算命先生的年龄、口音和特征,甚至性别都判断不了,那么唯一可以用于缩小范围的,就是算命这个身份本身了。”

“在十五万人中找算命先生?”侦查员问。

我摇摇头,说:“这人肯定不是算命先生,因为他刻意地在伪装自己。而且,十五万人要逐一排查其线下的真实身份,谈何容易?”

“你的意思是,线上的事情,线上办?”赵局长问。

我咬了咬牙,说:“不管错与对,就这么办了。我觉得可以查询这些关注人的线上账号有没有关注‘算命’这个关键词。如果他真的是假算命先生,又能说出那么多算命的专有名词,这就说明他肯定在网上学习过此类的知识。关注者加上算命关键词,现在只有这两个信息碰撞,结果会怎样,谁也不知道,但是可以一试。这个任务就交给程子砚了,你的大数据分析技术运用的最好,希望你明天可以给专案组反馈结果。”

第十案血色教育

苦难超过了一定的程度,人们就会被某种邪恶的冷漠所征服。

维克多·雨果

1.

“什么?五百多人?”我大吃了一惊,“现在的人对算命都这么感兴趣了?”

“不光是现在的人,中国几千年来,人们对算命都挺有热忱的好吧?”林涛说。

“如果是五百多人的话,范围虽然小了,但是破案的曙光我们还是看不到啊。”我说。

“有没有其他办法了?”程子砚合上笔记本电脑说。

“别急,别急,我想想。”我闭上眼睛,皱起眉头,用两个大拇指揉着自己的眉间。

案件的侦查情况,又逐一在我的脑海里翻滚。我已经真切地感觉到犯罪分子就要浮出水面,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了。可是,就是差那么一点点,我仍是没有抓住他的尾巴。

“实在不行,只有向赵局长汇报,调集警力逐一排查了。”大宝说,“我们以前有个案子排查了两千多人呢!这五百人算啥?你不要低估侦查部门的能力!”

“不是低估,是已经连续作战,兵困马乏了。”我说,“现在需要速战速决的办法。”

“那也不是我们刑事技术部门去解决的吧?”大宝说,“我们已经尽力了好嘛!”

“不不不,还没有尽全力。”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说,“在昨天的专案会上,是不是有个侦查员提到算命先生给了耿灵灿一个什么东西?”

“有吗?”大宝说,“有的话,也就是顺嘴一提吧?”

“对于侦查情况,顺嘴一提的事情,通常是容易被忽略的线索。”我说,“韩亮,算命先生当时有没有给你什么东西?”

“没有。”韩亮说。

“没有?”我说,“不可能啊!我明明听见有侦查员这么说的。难道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在不停地变化?”

“肯定是有变化的。”林涛说,“连杀人的方式都不同。这个犯罪分子非常具备反侦查意识,不断变换作案手段,就是怕我们串并上案件。”

“可是我们还是串并上了。”大宝说。

“等等,韩亮,你还是把你遇见算命先生的经过再给我讲一讲。”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