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1 / 2)

“北地暂无消息,将士们必定过得艰难,眼下是秋日,山头还有一些出产,若是过个月余落雪,青黄不接,那就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姜玉珠建议押送粮草等物的商队先启程,在战场上,耽搁一日或许是成败的关键。

“夫人,有人暗中阻挠募捐,那为夫便故作不知,随了他们的意。”

此行路途遥远,出门之前谢昭必将一切打点妥当。

有人拖延,谢昭将计就计。

“至于募集的粮草等物,夫人不用担心,商队早已启程。”

谢昭用了自己的手下,把所有粮草棉花分散,等到北地枢纽城池再汇聚一起,大大减少运送的损耗。

万一沿途一队人马遇见山匪,剩下的百十来支商队安然无恙,己方也只是损失一小部分,完全承担得了损失。

山匪也好,背地里想要打劫粮草的人也好,面对分散的队伍,如何使出全力?

谢昭正是算计到这一点,早已做了决断。

姜玉珠不好忽悠,任凭谢昭把计谋吹嘘到天花乱坠,姜玉珠稳稳地抓住核心不动摇:“敌在暗处,你我在明处,说得好听点是分散风险,简单直接一些就是靶子。”

当招摇的靶子,草船借箭,搞不好万箭穿心!

姜玉珠想到苦差原本是爹姜福禄的,镇定几分又问道:“那原定的将士和镖队运送的是什么?”

明面一套,暗地里一套?

“运送山石到达陵城。”

陵城有用石头盖屋子的习俗,多是从京城周围购买山石。

谢昭把粮草分散出去后,也不打算让朝中派去的人手闲着,利用他们运送山石还可以小赚一笔。

“为避免大规模损耗,在靠近北地周边的几个城池调配粮草最是稳妥,为何要从京城开始运送?”

姜玉珠看到册子写着耗损至少要一到两成,那还不如带着银子,有钱不愁买不到东西。

第178章 好婆婆

对于战事,姜玉珠是门外汉。

谢昭拿出一本微型的地图,耐心讲解运送粮草的好处。

“此番前往北地边城,中途经过三岔路口,此地是默认三不管地带,四周山上住满穷凶极恶的山匪。”

山匪常年占山为王,三地管辖父母官曾合力围剿,中途有人走漏消息,人去山空。

等过了风头,山匪回到老巢,继续行凶。

“多年来,朝中多次派人,一无所获。”

那些山匪,连军需的官银都敢打劫,背后必定有人支撑。

从京城前往北地,三岔路口是必经之路。

正是如此,谢昭才提前布局,把粮草军需分散给上百商队来运送。

即便山匪得到消息,哪怕左右开弓,也会手忙脚乱。

“还有夫人所提的损耗问题,更好解答。”

大齐各个城池,在粮草等物方面,保持一个很平衡的状态。

“一旦去北地周边大肆收购粮草,的确把损耗降到最低,但短时间内的粮食短缺,奸商哄抬粮价发战争财,必定会造成粮价飞涨。”

粮食,是最重要的民生。

粮价飞涨,各种生活物资接连涨价,势必会引发大齐动荡。

谢昭正要继续说,姜玉珠已经很好的理解:“北地一年到头只有一季出产,入冬之前都有囤粮囤菜的习惯,一旦粮价飞涨,最苦的是百姓,恐慌忧虑,本就饱受严寒和战乱的痛苦,原本吃红薯饭,现下只能数着米粒过日子,太难了。”

姜玉珠曾看过娘陈氏买来的游记,也明白条件所限货品运送上的缺陷,这些在大齐来说不可避免。

“元和,我愿意拿出私房钱在江南购买一批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