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喻之说要跟他们一起去买东西,两人就想到了喻之曾经的遭遇。

既然父母早就不在了,肯定也没有过过团圆节,那这个团圆节,他们一定要充分的补给她。

办法就是,让她充分的参与到这个节日的过程中。

到了菜市场,周母将早就准备好的材料清单分了一部分给喻之。

“小姐,这部分由您来买,可以吗?”

喻之接过来,字都认识,但是东西不认识。

但还是勇敢点头:“可以的!”

接过周母递过来的一个布袋,走入了人群。

然而,熟悉的人一不在,社恐的属性就占据了主导地位。

原本想要张开的嘴,闭的死死的。

不想去问别人,她就比对着摊位旁边板子上写的东西,一样一样的找。

在菜市场买东西不同于在超市。

在超市,看到价格,直接拿走结账,从头到尾可以一个字都不用说。

但是在菜市场不行。

喻之就站在那摊位前,见有人过来,就跟着人家学。

人家:“老板,这个大米多少钱一斤?”

喻之:“老板,这个白糖多少钱一斤?”

人家:“要两斤。”

喻之:“要两斤。”

人家:“再来点鸡蛋。”

喻之:“再来点淀粉、黄油、奶油、面粉、咸鸭蛋。

老板:……

最终花了一个小时才将东西买齐全了。

大功告成的那瞬间,喻之总算是松了口气。

三个人将买的东西都规整了一下,准备往回走。

菜市场的人很多,喻之他们来的时间比较早,这个点正有大批量的人进入菜市场。

人们的谈话声,玩笑声,充斥着她的耳朵。

而出现在她耳朵里频率最高的词,就是中秋节。

似乎,在这一天,在这个地方,所有人都奔着这个中秋节来的。

那种热火朝天,言行统一的情景,让她有一种神奇的感觉。

她身临其境,她好像也正在加入他们。

周母好像看到了熟悉的人,打了声招呼。

周母说:“今年月饼要自己做,拜月的东西明天再买也来得及。”

对方笑着应了声,进了菜市场。

路过菜市场门口的竹编店,周父进去买了一把竹篾。

喻之好奇道:“这个是做什么的?”

周父道:“用这个编灯笼,咱们这边中秋节有燃灯的习俗,现在城里不让燃灯了,就做个灯笼挂起来,一样的。”

“小姐喜欢什么颜色的,到时候我给它糊上纸。”

喻之道:“蓝色吧。”

“好嘞,到时候小姐再在上面写上字。”

周父又去店里买了一包糊灯笼的油纸。

回去的路上,周父和周母一直在说灯笼的花色,还有要编几个。

似乎,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

街上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摆摊卖灯笼还有做好的月饼的了。

往日里从来没有过的热闹,好似从这一天开始慢慢呈现在眼前。

那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似乎感染着所有人,关系再普通的人见了面,似乎也有了话说。

前两日还因为写作业打仗的母子俩,看起来也很母慈子孝。

一切的情感,似乎在这个节日来临之际,得到了加强,连陌生人都变得友善了。

原来,这就是过节吗?

回到小区的时候,喻之才发现小区里的公示栏下面的小花坛旁边已经摆上了“欢度中秋”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