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青注定要空手而归了。

几个人从江家出来,沿着后海闲逛,杨柳飘飘,景致如画。

张长青不由得叹道,“我要是住在这种地方,我也不愿回安广那犄角嘎达去。”

跟来的人也有同感。

谁能想到,江行野竟然能够住在这种好地方呢。

正走着,有人在寒暄。

“你这是哪里买来的?”

“上江超市,他们那啥都能买到,买啥都不要票。”

“这桌子好,折叠的,还挺漂亮。”

几个人看过去,不就是上江家具厂卖的吗?

张长青忙过去询问,打听到上江超市的位置,一行人就赶过去了。

好家伙,是真热闹啊!

这还不是周末。

上江超市已经不同于四年前了。

重新装修后,二楼被打通了,家用百货一应俱全,全是自选购物模式,几个人随着人流进来,就在货架之间来回,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明码标价的价格,打包成一袋一袋的商品,既震撼又新奇。

这是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

几个人转了半天,终于遇到了一个熟人。

看到江行兰一身白衬衫,黑裤子,衬衫扎在腰里,半高跟的皮鞋,干净利落。

她正在指挥服务人员上货架。

“哎,江同志,你好,还记得我们吗?”张长青问道。

江行兰结婚后没多久就怀孕了,后来生了一个儿子。

她一直在上江超市上班,边干活边学习,她人本来就聪明,勤奋好学,很快就能独当一面了。

“您好,是张书记,记得记得,哎呀,都是老乡,走,跟我去办公室,找个地方我请你们喝茶。”江行兰胸膛挺起,颇有女干部的干练气质。

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第457章 江行野的商业版图

几个人到了楼上辟出来的办公区域,小小的会议室收拾得非常干净。

江行兰给他们一人沏了一杯茶,寒暄几句,张长青就问道,“这上江超市是谁开的?”

“是我弟弟,开了好几年了。”

张长青惊叹不已,“瞧着生意挺好的。”

“是啊,生意是很不错,走货量挺大的,每天早上八点钟开门,晚上八点才关门,营业时间挺长的,但人也是真多。”

“现在城里的政策已经这么好了吗?”

江行兰估摸着他们的来意,心里有点数,“国家政策是这样,要把经济盘活。一些经营不好的门面,已经有意向出售给私人,以税代利的方式为国家创收。”

张长青还是第一次听说“以税代利”,他详细问了一下。

江行兰道,“一些企业或是铺面,年年亏损,国家反而还要反向补贴。比如我们胡同的裁缝铺子,那裁缝态度不好,做工也很差,一个月的营业收入还抵不上她个人的工资。

前两年,干脆让她把裁缝铺子承包了,一个月给上面交六块钱,那裁缝师傅立马就大变脸了,做工也好了,态度也好了,这不,前两天听说一个月挣了七八十块钱呢。”

张长青恍然大悟。

他不由得寻思,上江大队的那几个厂子,现在要死不活,成天向县里伸手要钱发工资,要不,就用这种方式?

但他回去向市里反映,市里是同意了,可是谁来承包,谁有这个能耐?

有能耐的人谁没个铁饭碗,谁敢冒这么大的风险,想干这事儿的,市里又不同意,觉得人家没这个能耐。

江行野毕业之后,放弃毕业分配,再次轰动了整个燕城。

他回来之后,老老实实地当了几天家庭妇男,正打算出门,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