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等到进考场那一天到来。
到了考试那一日,元景和孙文敏才第一次走出小院子,之前看书累了就在小院子里活动一下,元景倒是有心想在这古代的省城里逛逛,见识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城池的繁华,不过看孙文敏如此用功投入,他也不好意思太闲了。
依旧天没亮到了考场外面,和县试要经历一样的程序,不过参加院试的人可比县试多多了,陶大勇跟儿子一样四处张望,他还看到不少不比他年纪小的童生前来考试,不由咋舌。
少年童生不是没有,父子俩在看到一个约莫也就十一二岁的考生,提着考篮跟他们一样排队等待,对方也看到元景了,那瞬间元景就看到对方眼里燃起战意了,要跟元景一较高下,让元景不禁乐了。
院试分两场,作为年纪最小的考生,元景表现得非常镇定,让主考官学政大人见了都多留意了几眼,可元景浑然不在意,前两世见多了大佬人物。
定定心心考试,考完后提着考篮轻松出考场,一眼就看到伸长脖子找人的陶大勇,看到儿子出来,陶大勇立马跑过来接过考篮,心疼地看着儿子,每一场考试都是对身体素质的一次考验,他在外面等的时候就看到有人吃不消被抬出来的,这让他越发担心儿子情况。
“孙兄还没出来吗?”
“没呢,爹来等,元景先到车里休息一下。”
“好吧。”元景很享受他爹的照顾,自得到县试案首,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家不再喊他景宝了,别说,每次被这样叫,他都臊得慌,抗议了都没用,而一个县案首有这么大好处,元景有时想,他该再早一点去考的。
没多久孙文敏就出来了,被同来的他的书童搀扶上马车,一起回去。
孙文敏是文弱书生,回去洗漱完吃了点东西就倒床上睡觉了,元景倒觉得精神不错,也许有灵泉水的作用,也许是因为灵魂力增强的结果,这让陶大勇也看得稀罕,因为他儿子比孙文敏小不少呢。
等孙文敏一觉睡醒知道陶元景的情况,他也表示羡慕呢,问了元景原因,元景告诉他,自己天天坚持早晚锻炼身体,时间长了,身体素质就好了,并不会影响读书。
想到以后还要继续参加科考,孙文敏在考虑是不是要让他爹给他请个武夫子,教自己练练拳脚功夫锻炼下身体。
院试还罢了,乡试那是一边考三场,一场在要舍监里关上三天,想想就可怕。
休息够了,四人就出去游玩了,好歹是第一次来文昌城,不见识一下怎行。
省城果然比县城繁华多了,走近一家书肆,里面的书籍比起县城里的齐全多了,看到书元景就挪不到脚步了,正好孙文敏也是个爱书的,于是两人就在书肆里挑起书来。
元景挑的种类就杂多了,有四书之类的科考用得上的,还有不少杂书野史之类的,正史读过了,对这个时空的历史有了一定了解,这些书则能帮助他进一步丰富对这个年代的认知。
对陶大勇来说,当然是给儿子买买买。
刚将手伸到一本游记上面,另一只手同样伸过来,两人同时抓住一本书,元景诧异地抬起来,巧了,另一只手的主人正是进考场那日看到的少年童生,如此近看,这少年童生脸上流露出明显的傲气。
元景眼珠转了转,意识到这少年是冲自己来的,而非手中的这本游记。
元景松开手,好脾气地微笑:“你也看中这本游记吗?那我让给你吧。”
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元景眼中还是个孩子,他对孩子向来挺包容。
见鬼的眼神,谁要他包容?少年看懂元景的目光,有些气急败坏,将书塞进元景手里:“我是看到你在这儿来找来的,你叫什么?我们要不要比一比这次院试谁的名次更高?”
孙文敏和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