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1 / 2)

嬴政愣了愣:“寡人?”

“是。”李令月点头:“秦朝灭亡的隐患,从其建立之时,便已埋下。”

“世无万世不移之法,秦国上一次变法,是在?百余年之前的秦孝公与商君变法。因商君变法致使国强,使秦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于是始皇帝过于迷信商君之法。”

“即便百年后格局与百年前大为不同,即便始皇帝已不再?是秦国一国国君,而是天下之主,始皇帝却也?没有想过动一动秦法,让秦法更符合当时的大环境。”

当然?,秦始皇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任何?参照物,犯错在?所难免。

只是,这试错成本实在太高了,一着不慎,数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李令月心知肚明,即使她现在在这里说得头头是道,也?不过是事后诸葛,从结果倒推根源。

他们这些后世之人若是处于当时始皇帝的位置上,未必能做得比始皇帝更好。

因而,她不会仗着自己的“先知”,而产生傲慢之情。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陛下听听就是。”

李令月表示,在?这方面?,她也?是纸上谈兵,只能为嬴政提供一些思路。最终要如何做,还得看嬴政的。毕竟,这秦国,是嬴政的秦国。

“变法……”嬴政喃喃道。

李令月说的话,其实不难理解,战时该有战时的律法,治世自然?该与战时不同。

可对于嬴政而言,他从未见过治世,这治世之法,又?该是怎样?的?

当嬴政往这个方向?思?考的时候,他心中其实已经倾向?于按照李令月所言,再?次掀起一场变法风波了。

至于这法究竟是该在?灭六国之前变,还是在?一统天下之后变,他还需再?斟酌一二。

既然?已知面?前是一条死?胡同,嬴政便不会一条道走到黑。

至于变法过程中必然?伴随的重重阻碍、血流成河,嬴政并不畏惧。

先祖能够做到的事,他自然?也?能做到!

嬴政看向?李令月,郑重地道:“太女曾言,那?取代了秦的汉,承袭秦的制度,国祚却延续了四百余年。不知太女可否将汉的律例罗列一些出来,供寡人参考?”

即使要变法,也?总得知道大致该往什么方向?变,他才能有个章程。

至于变法的人选,嬴政心中也?有了数在?李令月的叙述中,与赵高一起矫诏亡秦的,还有时任丞相的李斯。

既能成为始皇帝的丞相,想来这李斯是有真本事在?身上的。将变法之事交由他来办,正好。

嬴政会先定下需要变更之法,李斯只需为他查漏补缺,并贯彻他的意志就是。

若李斯不能证明他的价值赵高的下场,便也?是李斯的下场。

在?这方面?,嬴政对这二人一视同仁的冷酷。

嬴政绝不会把威胁留在?身边,除非这威胁能够给他带来巨大的价值。

……

“王上与太女还未出来么?他们在?屋里呆了快三个时辰了吧?”

秦王身边伺候的侍者小心翼翼地问道:“可需要咱们进去为王上添水?”

“王上和太女既然?没有吩咐,我们继续在?外头等着就是。”另一名老成持重的侍者开口道。

他是知道那?赵高有多得秦王欢心的,然?而,赵高不过为秦王和太女守了一次门,便触怒了秦王,必是听到了什么不该听到的东西。

他们不比赵高机灵,还是勿要重蹈赵高的覆辙了。

宁可愚笨些,至少能一直活得稳稳当当的。

这时,那?道门从内部被打?开了。

身穿便装的大唐太女和秦王联袂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