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舞台,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劝降了三十余城,为大秦的土崩瓦解贡献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最不缺的,便是耐心。
……
蒯彻走了,魏国之围却还需有人来解。
近些日子,魏王增忙得焦头烂额,生怕哪一日醒来,便听到秦军兵临大梁城下的消息。
“寡人送出去的信,还没有人回吗?”
魏王增极信任蒯彻的本事,他本欲让蒯彻为他奔走,促成魏、赵、齐、楚合纵攻秦之事,以解魏国之危。
可惜,蒯彻不见了踪影,魏王增派人加急送出去的信件,也犹如石沉大海一般。
这也让魏王增不得不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如果最终魏国不得不独自对抗秦国,魏国有多少胜算?
魏王增一遍遍地问着自己这话,心中却没有底。
其余几国会坐视魏国被秦国所灭么?他同样不知。
如今魏兵不如秦兵那样敢拼,魏国又没有一个如同魏王增的叔父信陵君那样的将领,在老将蒙骜的攻打下,魏军节节败退,数日功夫,已被秦军连下十城。
若是能用几座城池换得秦军退兵,魏王增倒也不在意向秦王低个头。
可他不知秦王的胃口究竟有多大,倘若秦王要灭他国祚,亡他社稷,魏王是断然不能答应的。
哪怕焦头烂额至此,魏王增也没想过任用如今居住在魏国的廉颇为将。
即使廉颇早年便已声名远扬,可魏王增毕竟没亲眼看过他的本事,自然无法对他产生信任。
至于魏王身边的人,他们早就看这高傲无礼的老将不顺眼了,又岂会为他说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