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展颜一笑:“谢谢你,陆明。我感觉自己好多了。”

“对了,你爷爷今天怎么样?”陆明暗自一叹,问道。

他自然听说过何曼文的事。

何曼文踏上这条不归路,倒不全是为了自己。就在她进退两难、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某个人蔡静如的怂恿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171 · 第170章 人之为人

【一个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他把别人当作人。】

“人的弱点之一习惯于向别人寻求认同感。得不到就失望,或者灰心丧气,就算得到了,也未必是自己期待的回应,难免怅然若失。”乔维把有些发烫的手机放到一旁,反思道。

就拿他自己来说,他习惯于去帖子的评论区翻别人的发言。每当有人说出了跟他相似的看法,他就会给对方点赞。

信息固化成一个蚕蛹,把每个人都包裹得密不透风。长期处在信息茧房中,人可能会形成认知偏差,难以接受或理解不同的观点和信息。

没等冯黎说什么,他又自顾自地进行了补充:“因为,人总是通过别人来感知自己和表现自己。一个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他把别人当作人。”

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某个角度来看,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闻言,冯黎若有所思了一会儿。他完全不奇怪乔维似是没来由的话,乔维时常发呆,还笑称其为“思考人生”。

“小持,我的回应会让你怅然若失吗?”

“你……你想得有点偏。就算是这样,又怎么了呢?你不可能事事顺我心意,除非你没有思想,也没有灵魂。更别说,人心是欲壑难填的。”说到这里,乔维话锋一转,“你知道信息茧房吗?”

信息茧房并非不可避免。

“我知道一点,但不多。”冯黎说着,当即打开手机搜索这个词。他喜欢讲究实际,而不是夸夸其谈。

搜索结果显示,信息茧房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很遗憾,我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我思想极端,会做一些错事。所以,冯黎,我需要你来提醒我,以及在关键时刻阻止我。”乔维注视着冯黎,眼神流露出前所未有的认真。

要打破信息茧房有好几个方法,比如主动寻找和关注不同源的信息、培养批判性思维、定期反思、阅读书籍……其中,乔维认为必不可少的一个方法是与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进行坦诚相待的交流。

屏蔽噪音、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固然重要,但有些时候,听听别人的声音也未尝不可。古人有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

为什么阅历丰富的作者写的小说更好看?原因之一在于他们对人心和人性有深刻洞察。把握了这两个大方向,在描写小说人物会因利益、情感等作出什么选择时,这些作者能比其他作者写得更真实自然。

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例如,乔维很想跟别人老死不相往来,但他也不可能一直待在房间里,太闷了。

被乔维这么注视着,冯黎的心不禁微微一颤。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尽快平复好自己的激动和兴奋,用平静的语气承诺道:“小持,我答应你。”

乔维垂眸一笑,随即抬起左手:“帮我拆一下绷带。我感觉我装得差不多了算算时间,一道‘伤口’也该恢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