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姐一拍大腿:“嗨,要说起咱们咱们青城山,那可真是美了,到处山清水秀的,就是路不大好走。”

我一听,师姐说的比仁轩也好不到哪里去,还是那么抽象。但心里又坚定了去青城山拜见师傅的决心。

我突然想起来,又问:“师姐你的口音不像我们南方的,你是哪儿的人啊?”

“哦,你还真细心,我是吐蕃来的,你没发觉我的名字有点与众各别么?那是吐蕃人的名字。”

我不解:“吐蕃?我听说过那里,那又是个什么地方?”

“其实就是和蜀地挨得很近的一个地方,不过离这儿可远呢,天高地寒的。我好久都没回那里看看了,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样子。”

我心道:这卓拉师姐描述个什么东西敢情都是这么精辟,当真是惜字如金。

我们正聊着,那说书的就说完了,听说书的人群里顿时爆发出一阵掌声,大家都赶快喝一口茶,要么就去上茅厕,刚才一直憋了这么一阵子,这时候可得痛痛快快地解决。这时候,就有一些表演的上去唱曲儿,一时间南腔北调,上去好几个人,纷纷都唱了自己家乡的歌谣,有北方的有南方的,还有西南的,甚至还有西域乃至远洋外邦的,听得我们很是带劲,大开眼界。

我们听了一回,师姐道:“这金陵倒真是南北东西人人会聚之地,我在这城里逛逛,真是长了见识,还见到不少黄头发蓝眼睛的外邦人,那眼珠子,简直像把头上戴的身上佩的宝珠子挖出来安上去的似的。”

仁轩点头道:“金陵自古繁华之地,号称六朝金粉醉浓妆,如今又是南朝国都,定然是四海八方人士汇集之地。便是北国的燕京,虽也号称繁华,跟金陵比只怕也还差一些的。我们常年在蜀地,毕竟狭小局促,来了这里才算是见到了大场面。”

师姐道:“虽说如此,我倒觉得,还是我们青城山好,天高皇帝远,乐得清闲。这里热闹是热闹,但过于热闹却也未必能够安生。”

仁轩叹道:“是啊,金陵虽好,但正所谓“天涯何处似旧乡”,对于咱们这样的江湖倦客,常年走南闯北的,终究还是家乡最好。”

师姐喝了一口茶,把茶杯放在桌子上,然后看着他说:“你是青城人,下个山,回家看看自然是极方便;哪像我!这辈子都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吐蕃……”她说着,脸上不禁黯然,又喝了一口茶,拿着茶杯在手里晃着,仰头思索了一阵子,复又把茶杯放下。茶水还兀自在杯里晃晃悠悠,摇得水里的影儿也一颤一颤的。师姐叹一口气:“这茶,哪及得上我们吐蕃的酥油茶可口。啊呀,想起我阿妈小时候给我喝的那酥油茶呀……”

这个时候,不知是谁悄悄哼起了一首《月儿弯弯照九州》,这歌是前朝民间旧曲,后来传得广了,四方各地人都会唱,歌声悠扬婉转,真是应时应景,这棚子里坐着的好多竟都是飘零金陵的异地人,此时听了这歌来,当真是触景生情,一时之间都跟着唱起来。那歌声甚是哀戚,听他道是: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高楼饮美酒,几家哟流落在街头。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团圆聚,几家哟流落在外头。”

师姐听着听着,忽然就自己唱了起来。

我和仁轩都是一愣,师姐竟是用的吐蕃语唱的,吐蕃的歌声我头一次听,那是特别高亢的,旋律悠长,师姐慢慢唱来,歌声越来越大,整个棚子里齐唱的人都慢慢安静下来,在那儿听她唱歌,大概是都没听过吐蕃的歌吧。

师姐唱完之后,又再用汉语唱了一遍,大家纷纷都鼓起了掌,还想再让我们唱,师姐于是看看我俩,仁轩是死活不会唱歌的,而我只会那一首小曲儿,就是在后海等李承汜的时候唱的那首,而且还五音不全。我苦笑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