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茉荷从没争辩过什么,她只是悉心照顾着班级里的每个学生,不管是有父有母的,还是残疾的孤儿,都一视同仁。
她资助了几个福利院,还自掏腰包的照顾抚养着每个孤儿,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周辛。
因为周辛是所有孩子中,最惹眼也最好看的那个。
同样,被三次领养又被三次弃养,理由是周辛太冷了,这种性格的小孩养不熟,这啼笑皆非的答案,让傅茉荷对她尤为心疼。
刚开始的接触,周辛只当她是老师班主任,除了听课问题,其余一概不怎么理睬。
傅茉荷也不生气,还找理由和机会一次次主动跟周辛接触,示好似的不停关心,小孩子都是好哄的,特别是拿出了真心真意,那样持续了几个月,周辛就和傅茉荷关系缓和了很多。
也是在那时,傅茉荷带她吃着汉堡,给她擦嘴时就问:“辛儿,你想找爸爸妈妈吗?”
周辛一惊,下意识就摇头拒绝,而且在傅茉荷再提到爸爸妈妈时,她扭头就跑出了餐厅。
排斥的相当激烈。
最终,傅茉荷在小巷子里找到了她,被抱在怀里周辛哽咽的声音瓮声瓮气的:“老师,你要嫌我是个负担,不想管了,你就直说。”
孤儿,大多都是被父母放弃的,生而不养,谁能不恨。
傅茉荷安慰了周辛好久,才说:“老师舍不得不要你,但人人都有父母,如果他们是故意扔掉了你,别说你,老师第一个去和他们干仗,逼着他们向你认错道歉。”
年纪小小的周辛那时候幻想了一下温柔的傅老师和人干仗的画面,没忍住,噗哧笑了。
哄好了周辛,傅茉荷也开始了为她找寻父母。
茫茫人海,只通过福利院的极少信息,和周辛的那只玉镯子,渺茫的如大海捞针。
傅茉荷对这事太上心了,傅母和傅振都劝不动她,就提议让她把周辛收养了,给孩子一个家,也省的再费心找寻了。
但那时候傅茉荷和傅振才刚刚准备大婚,哪有先领回一个孩子的道理。
所以傅母承揽了这些,周辛来到了傅家,但傅茉荷也没放下找寻父母的事,历时几年,信息寥寥,直到病入膏肓,她才把这些向周辛坦明。
那时候周辛十七岁了,傅茉荷眼看油尽灯枯,知晓了这些,周辛既心疼小姑的不容易,又有些埋怨她多管闲事。
对于亲生父母,她无恨也无感。
毕竟从三岁起她就是人人口中的没妈的孩子,小野种,在别人躺在妈妈怀里撒娇,在坐在爸爸肩膀上欢笑的年纪,她受尽白眼和蔑视。
好不容易长大了,她也不需要父母了,小姑竟然背着她偷偷找了这么多年,不是多管闲事又是什么?
就算找到了又能怎样?可能不是父母遗弃的,可能是被人拐走的,但这些错在她吗?怪她一个不记事的孩子身上吗?父母可能抱憾痛苦,但也不是她造成的啊。
还可能父母早已心里念着她,却又生了个弟弟或妹妹,把给不了她的父爱母爱,一并给予了下个孩子。
那她又算什么?算这场悲剧中活该的那个牺牲者吗!
周辛不想面对,也不想找到父母,此生就此别过,谢谢他们生了她,往后她如何,也与父母再无半点瓜葛。
但是小姑……
这些话她当时没办法和小姑说,只是趴在病床上,握着小姑干枯瘦弱的手,听着小姑说:“我知道你对父母心里有恨,这不怪你,孩子是最无辜的,怪只怪你父母……”
不管任何理由,造就孩子的不幸,都是父母的责任。
“小姑不想让这些事成为你的心结,辛儿,去找他们吧,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你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