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良宣心里的一丝愧疚也烟消云散,搂着她说:“我岑良宣此生,绝不负你。”
“好了,母亲先出去等消息。”
“婆母,麻烦你告知儿媳的母亲一声,就说儿媳没事。”
卢氏出去,派人到将军府传话康氏。
沈夫人康氏如闻噩耗,差点晕过去,幸亏小儿子扶住,给她倒了杯水缓缓。
“我们不是答应给她一千两黄金了吗?沈伊人还去报官。”康氏痛心疾首道,“她怎么如此贪得无厌,回来后处处与青芮争宠,现在又揪着青芮不放,作孽啊。”
“青芮和世子入了牢狱,他们的清白名声怎么办?”
沈之昂还不知什么名声不名声,他只知牢房不是人住的地儿,叫着母亲备上吃的穿的,赶紧去看长姐才是。
两人收拾东西要过去,被老夫人拦住。
“你二人去大理寺探望,被人瞧见了怎么办?若不是国公夫人派人来传话,你们也不会知道此事,说明国公府打点掩藏过了。”
“青芮是个好孩子,只叫婆母来传话没事,便是叫你们安心待着,婆家自有应对之法。”
沈之昂恍然大悟:“祖母说得对,长姐也说了她没事。”
实际上,沈青芮在牢房中徘徊,时不时往外探一眼。
母亲和弟弟为何没来看她?她都入狱了!
难道母亲她们也觉得她错了?去心疼沈伊人了?
不会的,一定不会的。
母亲向来只疼她,祖母也瞧不上沈伊人。
弟弟更不用提,有人在他耳边嘀咕多了,他最是向着自己。
……
皇宫。
杨大人和安国公都下了马车,需步行进去,端王依然坐的马车,必定比他们早到御书房。
安国公心里不安,试探性地询问:“杨大人可知端王此次回京,是为何?”
“国公府和端王走得近,国公爷尚且不知,下官又如何得知呢。”杨大人笑着回答。
“国公府都是沾了太傅之子的光罢了。”
端王不是和国公府走得近,是和岑良宣的亲表哥,爱游历名山大川的太傅之子乃至交好友。
既然问不出,安国公也就作罢,将军府的沈伊人他并不放在眼里,只担心端王会继续插手。
端王和沈伊人之间的关系他一直琢磨不透。
走到一半,杨大人忽然又说:“端王年二十,该成家了,此次回京或许是这个缘故,只是不知道未来的端王妃会是哪家的姑娘。”
“端王娶妃,哪家的姑娘当由皇后做主。”安国公心想,自然是谢府的姑娘了,只是不知哪个而已。
全看皇后如何考量,又舍得哪个。
杨大人依然笑笑,却说:“万一端王不喜谢府姑娘呢?”
安国公一顿,皇子婚事,哪由得了皇子做主,何况贤妃一直被皇后把控,当然皇后说了算。
但杨大人身为大理寺卿,和百官走得不近,倒是和御史台的老家伙们一样,经常进宫和皇上商议要事。
他不会无缘无故这么说。
“难不成端王心喜沈伊人?”
“下官就不知了。”杨大人是真不清楚,只是昨日进宫正好遇到皇上在写赐婚的圣旨,如今的皇子中,到年纪的早娶,年纪小的早着呢。
适婚的也就端王。
大家都知道端王妃的人选,皇后会选谢家女子,成了定会告知尚书府做好准备。
若是嫡女,尚书府的人肯定有忧愁之相,毕竟端王是个病秧子。
若是庶女攀上端王妃之位,尚书府的人自会面带喜色。
然而两者都没有。
端王妃之位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