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行看着他明媚的笑容,也翘起了唇角,他说道:“不过接下来的路可就不好走了。”
陆晨阳怔了一下,就叹了一口气:“是啊,大乾各地战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燕行点了点桌面,说道:“太子既是你支持他登基的,那么接下来皇上就会以太子的名义来下令你去做事。比如说平乱。义林军一直是皇上的心腹大患,让你跟义林军打两败俱伤,太子下令,你就得去。”
陆晨阳眼神一闪:“我不怕这个,义林军也确实该围剿了。大乾的百姓不能继续消耗下去。”他看向燕行:“下一步,我们的目标就是义林军。”
青年说话的语气斩钉截铁,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他现在已经有了这样的底气。
燕行望着他的清润的脸,也轻轻地勾起了唇角。
陆晨阳永远都没有改变自己的目标,想要让百姓安居乐业,他从来没有忘记过,并且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他得到的权势,都是为了做到这一点。
他永远记得自己的一开始的目标,不会因任何外界因素而改变。
陆晨阳从雨林回来之后便离开了岩泉县返回了渠州,和他一起离开的还有安州的赈灾粮。
陆晨阳亲自写了一封与民书,快马加鞭的送往淮安的各个府城。
第187章 又穷了
陆晨阳在信中写,因雁回关失守,导致百姓失去了家园,让他们失去了亲人,让亲人离散,他每每想到此,都痛不欲生。雁回关尚未收回,但他不忍再让百姓流离失所,所有看到这封信的人,可以去往宁州、渠州、安州、岭南和蜀地,只要找到当地的官府,都可以得到妥善的安置。
天下大乱,是他们为官者无能,他能力有限,但也希望能给百姓们一个庇护之所。
其实这封信应该由乾元帝来写的,哪怕太子写也是更好的。
但陆晨阳不愿意。
安置百姓们的粮食是他出的,当初他写奏折建议皇上出粮赈灾,现在也没有音讯了。乾元帝因为立太子一事心中有气,有意的忽略了赈灾的事情,以此来表达不满。
乾元帝如此做派,陆晨阳为何还要给他留脸面?至于太子,陆晨阳自认与他没有那么大的交情。
太子也没在赈灾一事上出力,他没有这个心,陆晨阳没有那么好心给他做这个脸。
所以陆晨阳就自己写了这封信。
此信很快就送往各地,陆晨阳说得几个地方都是他掌控的,尤其是宁州和安州,这两个地方离战场最近,流民也最多。
每一个城门前都贴上了告示,于是有大批的流民拥入了安州、渠州和宁州。
陆晨阳只好再继续筹集粮食,送往各地。
天气已经冷了,好在安州和渠州的气温不算低,百姓们还可以在外做工。
陆晨阳将当初在岩泉县的那一套又照搬过去,让流民们以工代赈,让他们盖房子、建工坊赚钱、赚粮食。
每日都在消耗大批的粮食,陆晨阳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家底又没了大半。
陆晨阳在岩泉县只待了两天就赶回了渠州,他送出去赈灾的粮食还没到地方呢,陈松原就来哭穷了。
陈松原算了一笔账,按照陆晨阳赈灾的规模来看,他们手里的银子支撑不了太久,所以他要让陆晨阳去赚钱了。
陆晨阳抓了抓头发,“最近有没有商队会回来?”
陈松原毫不犹豫地说道:“最快要回来的商队也得要过完年清明才能回来,而且他们手里的银子都会买粮食运回来,杯水车薪。”
自从陆晨阳当官之后时常陷入财政赤字之中,他地盘越来越大,但是却越来越穷。
陆晨阳现在手底下不止有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