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1 / 2)

只有回京,他的官位才能再升一升。以他现在的实力,一个尚书令他是当仁不让的。

尚书令已经是文官之首了,哪怕陆晨阳现在太过年轻,资历也不太够。从他入仕途以来,满打满算还不到六年,就要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尚书令?

但在一切的实力面前,什么资历、年龄都不重要。陆晨阳现在手握重兵,名声斐然,最得民心。

这别说满大乾,在整个历史上都是独一份。

陆大人就是如此优秀。

说句不客气的话,乾元帝不封也行,陆晨阳直接举兵谋反,别说一个尚书令了,皇位都有可能是他的。

乾元帝要是识相点,就交出来一个尚书令,大家和平相处,才是正道。

但是这就有一个问题了,陆晨阳不能在外,而是要回京城。

回京城,回到政治漩涡的中心,在天子脚下。

这是陆晨阳并不想的,如果回京,他的大部分精力都要放在和皇上、和各方势力争斗中去。但陆晨阳想要的是改变百姓生存的环境。

现在各地战争不断,陆晨阳不想把精力放在政治权利斗争中。

燕行这么问,就是因为了解陆晨阳的为人和抱负。

陆晨阳不愿意回京,那么陆晨阳的官位就比较尴尬了。

封刺史是不行了,根本配不上他如今的权势。

可是陆晨阳也不能这么没名没分的,现如今他的官职是岭南刺史。那么渠州和宁州怎么办?这是陆晨阳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要让给别人?陆晨阳没那么大的度量。

燕行说道:“你现在该如何分配自己手中的权利,是你最大的问题。”

陆晨阳眉头深锁,点了点头。

他长叹了一口气,自己的地盘太大,居然也是一种麻烦。

陆晨阳扒拉着自己手里的人,他皱起眉头。

让自己的人去渠州和宁州担任刺史,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治理地方,可以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

可是,乾元帝会同意吗?他不可能失去对各州的掌控。

陆晨阳思考半天,最后摇了摇头道:“现在还不是时候,我不能回京。”

燕行毫不意外地点头:“确实如此,以你的才干,回京太过可惜。”

可能很多人觉得坐到的位置更高,他下达的命令影响更大,对百姓才能更好,但其实不是。

陆晨阳入官场才五年多,他的根基还是不够稳。他的底气是来自于民心,来自于陆家军。

因为岭南是陆晨阳的一言堂,他说要去发兵蜀地就去了。

在他离开岩泉县之后,接任者是他选择的,所以岩泉县可以继续按照他的政令继续发展下去。

也因为他在民间颇有声望,百姓们都信服他,所以哪怕南阳王在蜀地经营多年,最后也没打过他。

陆晨阳对阵南阳王的时候,动摇军心的手段,都是来自蜀地的流民去做到的,他们心甘情愿为陆晨阳去劝说曾经的亲朋。

也因为如此,陆晨阳哪怕以少对多,陆家军也赢了。

但是回到京城就不一样了,他的政令是否能被很好的施行?乾元帝怎么可能放任他?他的精力会更多的浪费在争斗中。

所以陆晨阳现在不能回京,他要继续在地方,收服宁州和渠州的百姓,去收拢更多的人才。

他要慢慢的壮大自身,不光是军队,还有属于他自己的文官集团。让他哪怕离开之后,也有人可以继续留下来完善他的政令。

他会慢慢布置一盘大棋,那些官员会成为他的棋子,日后待他回到京城,他的人脉遍布整个大乾,如此才能更好的施行他的政令。

到那个时候,他就可以放心回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