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1 / 2)

不过也只有这样耿直的性子,所以才能做出收留流民的事情来。

陆晨阳本身就有一种正直且愚蠢的气质。

在乾元帝眼里,陆晨阳这样的是很好拿捏的。

一个书生,读书读傻了,讲究忠君爱民。就是那种会为了帝王誓死谏言的那种大臣,说实话,做皇上的都很讨厌这种大臣。

但是有一个好处,就是这样的大臣大部分都是忠君的,他们不会有别的坏心思。

他们一生所求不过就是为百姓谋福罢了,正直清廉公正。

乾元帝做皇帝这么多年,见过不少这样的大臣。他们不止这样要求自己,还要求皇上,要求他做个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为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殚精竭虑。这样的人,就算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他们也不会有不臣之心。

乾元帝觉得,陆晨阳就是这样的人。

所以,乾元帝收到消息的时候,很快就做出了决定,事实上,他也没有别的选了。

乾元帝立刻下旨,让人送闫元杰回京受审,而陆晨阳则完成了从县令一跃成为刺史的史诗级跨越。

多说一句,如果是平时,大臣们肯定要反对,升官也没有这么升的。但现在不一样,南阳王谋反,这个岭南刺史明显是去收拾烂摊子的,而且很大概率打不过。

谁爱当谁当吧,他们也没必要为了升官去找死。

有个现成的陆晨阳去背锅那可太好了。

圣旨快马加鞭地送到了岭南。

乾元帝派人去岭南宣旨,为了赶时间,就派了一个宣旨太监和两个护卫快马加鞭地就赶往岭南。

他们还在路上的时候,陆晨阳已经派兵跟南阳王打了几场了。

陆晨阳以擒贼为名先发兵,他亲自担任主帅,率领十五万万大军出发蜀地。

第112章 攻城

陆晨阳虽为主帅,但燕行也会跟着一同前往,其实还是以他为主。

这一次陆晨阳近乎精锐尽出,剩下的十万大军是的,陆晨阳这段时间又征到了三万人马,这些人驻守府城,以作策应。

陆晨阳打算主动出击,他想将战场缩小在蜀地,不想再扩大范围,让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

不过陆晨阳晚了一步,等他率领大军到了蜀地的府城之时,南阳王也已经率领大军去攻打渠州了。

渠州这个地方很特别,有山有水交通便捷,是大乾的中转之地,从此地不管去哪里都极其方便。

渠州是有兵马驻守的,南阳王攻打此地,也是为了占领交通要道,而且渠州很富足。

南阳王率领了三十万大军攻打渠州,但也留下了二十万军队镇守蜀地。

陆晨阳听说南阳王去了渠州,当机立断决定直接去攻打南阳王的老巢禹城。

禹城是南阳王的老家,他的王府也在此处,还有他的祖坟。

南阳王姓张,张家世居于禹城,这里对南阳王来说,可以说是首都。

陆晨阳这是为了逼南阳王调兵回来救援。

但南阳王的老巢也没那么容易攻下,足足有十万大军把守禹城,等陆晨阳兵临城下之时,禹城守城将领又掉回来五万兵马。

按说十五万对十五万,这也算是势均力敌了。但是禹城是守城,这本身就占据着优势。

而且陆晨阳着急,他的目的是为了解困于渠州,让南阳王调兵而归。

燕行并不打算硬刚,因为他们要面对的不是南阳王的主力,他们也要保存实力。

几个人在营帐内商量对策。

陆宁眼睛一转:“我们军中不是有很多蜀地的百姓吗?这城内万一有他们的亲戚什么的,是不是事半功倍?”

燕行和陆晨阳其实也想过这一点,只是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