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曹阿姐送来的肉食里面,猪肉更是只有一小块后退肉。

赵时悦琢磨着等到开春了,自己一定要试着养两头骟过的猪崽,还要种棉花、种果木、种蔬菜、种甘蔗……

哎,好多事呢,这冷死人的冬天,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心里的打算再多,被这大雪一盖,全都只能暂时搁置。

冬天还长,县城里已经完全买不到萝卜、白菜、生姜等菜蔬了,赵时悦将切成小块的羊肉焯水,连姜片都不舍得多放。

热锅烧油,油是麻油,也是曹阿姐上回带来的,县城里根本就没有植物油卖。

但凡物资贫乏的时代,有的东西并不是完全没有,更不是它价格贵出天际,而是因为它量少又稀有,所以只有少部分人才有资格拥有。

譬如赵时悦她奶奶十六岁时候的自行车,再譬如她爸十六岁时候的大屁股电脑。

到了赵时悦十六岁时候,就成了一罐子植物油、一小块红糖,都不是她这种普通百姓能随便拥有的了。

这可真特么的,越活越回去了!

曹阿姐原本送了一大罐子麻油到赵家,都怪赵时悦一开始用着没数,大手大脚的,到现在只剩下油罐子底部薄薄一层了,才不得不节省起来。

锅底的油烧热后,倒入羊肉煸炒,接着加两大勺黄豆酱(黄豆酱还是张叔酿的,酿好后送了赵时悦她们姐弟一大坛子)、切成末的葱蒜头、几片姜,淋半勺酱油,撒一些盐,再翻炒几下之后,就要赶紧加一瓢水进去,不然油少它要焦!

光吃肉自然是不行的,赵时悦等到羊肉炖得入味后,又切了两根不太水灵的萝卜进去,小火慢炖,等水差不多烧得半干后,就连肉带萝卜,全都盛到两个大陶碗里。

姐弟三人围在桌边,赵时悦给自己盛了一碗米饭,连汤带菜,舀了半勺萝卜羊肉在碗里,拌着粒粒分明的白米饭,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刨了一大口。

甑子饭自是没得说,松软适宜,比瓦罐和电饭煲煮出来的都好吃!

羊肉也是曹阿姐送来的顶好的羊肉,只这么糊弄着烧熟,吃着也半点不柴,味道更是鲜美,并没有什么羊膻味。

这养在草原上的小羔羊,跟赵时悦她奶奶养在土圈里的老山羊,还就是不一样哈!

煮饭的米汤赵时悦也没倒,正好可以拿来当汤喝,入口浓滑,口味微甜,非常解渴。

至于萝卜……

萝卜就算了,买的时候就已经有点老了,放久了更蔫巴,里面都开始空心了,即使吸收了肉汤,吃着也就只是那样。

赵妮妮和赵寄奴见阿姐吃得太香,忍不住也去盛了米饭,学阿姐拌着羊肉吃。

头一回吃上正儿八经的大米饭,加上味道本就不错,两人倒是露出了几分惊艳之色。

赵妮妮更是可惜道:“之前用陶罐煮坏了的那些大米,实在可惜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赵寄奴大口刨饭,含糊道:“恩恩,可惜了。”

赵妮妮吃得斯文,却也不慢,又盛了大半碗,想到大米的价格,却还是心疼道:“这米饭也只能偶尔吃一回,顿顿吃得话,还是麦饼才划算。”

赵时悦闻言也不强求,上辈子所在的小镇虽然不算繁华,可物资同样丰富。

她那一代人,只早餐那一顿,就有油条豆浆、包子稀粥、面包牛奶等各种选择,主食早就不分南北,甚至都不分中外了。

赵时悦是大米白面都无所谓,反正她现在要攒积分,能省就省,大米确实远远比不上白面划算。

第四十六章

天气一日冷过一日, 北风呼啸,夜降暴雪。

当房门被一米多高的积雪堵住时,冬至如期而至。

室外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