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1 / 2)

对徐徵家事了如指掌,说不得是乌图本人亲自出马。

李乐训不由切齿。

然而她并未察觉,她自己对徐家的了解,也不算少。

报信的暗哨提前一步离开,没听到饭桌后半的谈话,无从得知徐太公对那香膏生意,已经心动。

而李乐训只是根据他传来的消息,凭空推断,就将徐太公的打算,猜了个十成十。

甚至连他的动机都猜中了。

75

晚间,从高潭回来的暗哨,依约求见李乐训。

李乐训见了此人,终于下定决心她打算找准时机,铤而走险,派一队人马,秘密潜回高潭,解决了那缠着徐太公的商人。

方法简单粗暴,但永远有效:管他是谁派来的细作,杀了最清净。

暗哨听过她的安排,周到地多问了一句:“此事可要知会徐元帅?”

李乐训摆手:“不许叫徐家任一人知晓。”

暗杀暗杀,当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告诉来告诉去,告诉你告诉我,干脆昭告天下得了呗!

她心里忍不住要冒出刻薄的想法。

然而,面前人并不与她相熟,说多了人家难免多想,流传出去,影响她在军中威望,只好憋着不说。

况且,此事牵扯到徐徵的家人,叫他知道了,说不准要包庇。

她若能像他一般,到现在还做家里最大的宝贝,她是一定会包庇的。

蛮子都该死!种五剑叶、卖五剑叶害人的蛮子,更该死!

她接连收复收复涡门、鼓城二地,在涡门停留的时间不长,原以为庄稼歉收,粮库少粮,是瀚河水灾所致,然而,之后每过一处,都能看见那趾高气扬地青人,驱使着汉人农户,打理连绵成片的五剑叶田,有的地里,明明粮食还未收完,却叫青人一把火烧光,撒上五剑叶的种子。

李乐训这才明白怪不得她北进收不到粮,为了给蛮子腾出土地,种那毒香来吸,这里的百姓,连粮食都不许吃!

她在南边呆够了一年,知晓了这窝囊朝廷之中处处牵连,打下鼓城后,心气也沉下去不少,不再乱发宏愿,说什么杀绝蛮子的大话。

再怎么愤恨,也不过是干着急。

她现在倒有些理解叔父当时急于南归的心思了金城人单力薄,归附确实是光复家园的一条出路。

朝中是有人认贼作父,与蛮子暗通款曲;但也有人与她同样记得北地尽失的耻辱!

若非如此,凭她金城诸人,如何能连收二城?

如何仅用一年之期,打到金城前头的鼓城?

而说回到五剑叶。

朝中不全是有识之士,也多的是目光短浅的汉奸。他们若是帮着蛮子偷贩五剑叶,只要不卖到高潭来,她都鞭长莫及,想管也有心无力。

只是这毒草她一定要禁!

凡她能沾边的地方,都要禁绝,尤其是在高潭,这是她发迹的地方!

为公,她是为了乡民的命!

私心里,她也惦念着高潭的沃野千里这里该做她的粮仓。绝不能让五剑叶祸害了劳力,不可叫它重蹈涡门、鼓城覆辙。

高潭的这伙蛮子,她是一定要亲手除去的!

至于瞒着徐徵,会不会叫他伤心

反正她与他水火不容,相看两厌。

事后,他爱记恨她就记恨,背上坑害他亲人的黑锅就背,她又不缺这一件事,俗话说得好,虱子多了不痒。

徐太公上一封信上说,他受不了五剑叶的气味,所以没熏。

现在谁知道?

他既要入伙贩香,如何不开箱验货?多验几次货,自然要上瘾。

等毒瘾愈深,神志不清,只知道要钱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