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队的干部都将重点放在了苗书记身上,根本就没注意到渔业基地和专家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建议权。”

渔业基地是出了钱的,你不把人家当回事肯定不行。

“为了最大限度地得到渔业基地和研究所的支持,我建议你们在申请报告上注明,瑶水大队可以为研究所在养殖场中划拨出一块试验用地。”宋恂继续道,“冯技术员最近在做藻类与贻贝混养的试验,他需要海边的试验田。”

项英雄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将他的话反复咀嚼了几遍,才问:“哪怕咱们不提,如果专家想去哪个生产队要块试验田,也没人会拒绝吧?”

海里地方大得很,想试验就试验去呗,咱们还能拦住人家不成?

宋恂将苗婶盛给他的汤喝干净,放下碗说:“他确实可以随便设置试验田,但是没有任何一个生产队可以给出咱们这样的条件。你可以在申请报告上注明,只要他这套藻类和贻贝混养的试验成功了,我们省海洋渔业公司瑶水支公司,就会全力支持研究所,上马人工养殖对虾的项目!”

对虾的出口价值很大,一直是出口名单中的明星产品,供不应求。

收购价也比经济鱼类的价格高五成,如果能人工养殖对虾,走出口的路子,亏不了!

众人:“……”

海带还没养呢,咋又跑出来一个对虾?

贾红梅更是无语。

他们公司的财务状况她最清楚了,建工厂的钱还没筹齐呢,哪有余钱支持人家搞项目?

听他这财大气粗的口气,不像支公司的主任,反倒像是省渔总公司的主任……

项小羽虽然很喜欢听宋恂指点江山啦,但这会儿也不得不提醒:“宋主任,你清醒一点!”

“我挺清醒的。”宋恂条理清楚地解释,“研究所一直在研究人工养殖对虾的项目,早晚是要像养殖海带一样上马的。而贝类,尤其是兰贝和贻贝中的水彩短齿蛤是对虾的主要饵料。如果藻类和贻贝混养的试验成功,不但可以给养殖场增添一项收入,还可以满足对虾养殖的饵料需求。”

“目前,整个团结公社,除了咱们瑶水,只有金海大队有实力给他们提供这种便利。但是如果咱们不说,金海未必能想到这个。再加上瑶水已经通电的这一优势,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咱们的胜算还是很大的。”

贾红梅忍不住道:“其实,咱们也没啥实力。账面上哪有钱给人家建对虾养殖场?那是得花大价钱的!”

“现在没有,但过个一两年,等咱们缓过这口气就有了。”宋恂笑道,“一个项目是需要反复试验的,快的几个月,慢的两三年都有可能。咱们先用这个方案把海带养殖场争取过来,其他的以后再说也成。”

贾支书那迂腐的老毛病又犯了,嘟囔道:“你这样不是将海带养殖场争取过来,这是骗来的呀!”

宋恂没吭声,反正主意他已经出了,用不用由队里决定吧。

渔业公司的几个船老大早就跟他反映过情况了,如今出海一趟,捕捞的对虾已经没有过去多了,个头也小了不少,一等品和特等品更是罕见。

以前的对虾个头大,雌虾一斤六七个,能卖一块多。

如今已经不行了,一斤十多个,顶多卖个七八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