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3 / 4)

凤穿残汉 问道太史慈 4944 字 3个月前

大约是第三日傍晚赶到不其县县城。虽然没有碰上漫天飞蝗,但放眼望去地上、山上、树枝上落满蝗虫场景还是让蔡吉看着一阵头皮发麻。不难想象一旦这一座座黑压压蝗山腾空飞起那将是一副怎样令人毛骨悚然景象。不过不其县上下显然已经从初恐慌之中恢复了镇定。官道上不仅没见大批拖家带口灾民逃难。就连不其县城乍一看上去也是一副严阵以待模样。

策马立于官道之上蔡吉见此情形不禁由衷地赞叹道:“童县令不愧为治世能吏啊。”

一旁太史慈听蔡吉这么一说不由好奇地问道:“小府君也知不其县童县令?”

“恩,吉曾听家父提过童县令以前事迹。此公忠贞不2真是令人钦佩。”蔡吉半真半假地点头应道。其实自打蔡吉接任东莱太守之后便私下里调看过东莱治下各县县令资料。像是之前帮助过她曲成县段县令。本名段勰,字穆父,不仅是东莱人,还是段奎族亲。由此可见段氏一族能东莱呼风唤雨也不是段奎一个人功劳。不过东莱一干县令之中蔡吉感兴趣却并非根基不浅段勰。而是出身并不起眼不其县令童恢。童恢,字汉宗,琅琊人。早年州郡当过下等官员,奉公廉洁。司徒杨赐对其十分赏识,便把童恢召至府中任职。后来杨赐官场遭难,以往追随者纷纷离走,只有童恢为杨赐表白,直到杨免罪获释。蔡吉所说忠贞不2指正是这一件事。而从童恢经历来看,此人是个有真才实学能吏只可惜出身寒门,故而就算名气响终也只能不其这样一个偏远小县做县令。

不过正当蔡吉才同太史慈聊起童恢之时。不远处县城那边已然有一群人簇拥着一个白须老者朝这边赶了过来。却见为首那白须老者一见蔡吉便躬身施礼道:“不其县令童恢见过小蔡府君。”

蔡吉见来者正是童恢连忙翻身下马还礼道:“童县令无需多礼。吉一路赶来生怕误了灾情。如今眼见不其县人心安定吉甚感宽慰。想来这都是童县令治灾之功啊。”

“小蔡府君过奖了。老夫只是依令行事而已。”童恢平静地起身作答道。

而童恢这种不卑不亢表现恰正印了历史上评价,这让蔡吉加相信童恢确实是个肚里有货色人物。于是蔡吉也不再废话多加寒暄,是将太史慈等人一一介绍给童恢之后,她跟着便直奔主题道:“童县令,不知眼下不其县灾情到了何种程度?”

“不瞒小蔡府君不其县自受灾至今已损失了九成良田。飞蝗所过之处不仅寸草不留,就连树枝上嫩叶也不放过。”童恢说到这里苍老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痛意,不过紧接着这个倔强老者却突然神色一变凌然道:“可越是如此吾等就越不能放飞蝗过境再去祸害其他府县百姓!故老夫与不其全县百姓愿此与飞蝗决一死战!”

“童县令说得好!吉与诸将亦会与尔等并肩战斗。”蔡吉深以为然地抱拳道。

童恢见蔡吉看过周围令人生畏蝗山之后依旧能如此坚定地参与灭蝗,不禁有些诧异地打量了一下眼前少年太守。其实当初童恢对于蔡吉被推选为东莱太守一事颇为不屑。他看来这完全是段奎等豪绅利用已故蔡太守遗子玩弄权势。不过眼下看来这小蔡府君似乎不像是个被人左右傀儡。再一联想之前郡里分发下来有关灭蝗防蝗文案,童恢不由试探着问道:“听闻此番灭蝗之策乃小蔡府君所著。不知可有此事?”

童恢语气虽充满了怀疑,可蔡吉却全然没有放心上。却见她谦逊地颔首道:“吉不过是刚好看过文帝时灵石县令陈显留下灭蝗之法而已。却不知这些法子管不管用?”

“管用,管用。依照小蔡府君法子光县城附近就刨出了蝗卵五十斤。毋庸说是被捕杀蝗蝻和飞蝗了。”童恢摸着山羊胡须连连点头。此时他对蔡吉印象已大为改观,故而言词之间也变得热络了起来。就见他指着县城外一摞摞柴堆笑道:“小蔡府君请看,这些都是照你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