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3 / 4)

凤穿残汉 问道太史慈 5022 字 3个月前

就那点套路。玩转办公室之类的宣传口号更是个笑话。如果每一个看完书的人都能玩转他人,那谁又来给大家玩呐?兵法的问题,其实也差不离。从古至今号称熟读兵书的人不少,可有名气的名将也就那么点人。可见兵书不得不读,但读了兵书并不表示你一定能成为名将。

“主上可是担心,不知该如何活用?”看穿蔡吉心事的贾诩捻须问道。

蔡吉恭敬地朝贾诩一揖道,“还请文和先生赐教。”

“其实这段话主上在官渡之战中已有诠释。”贾诩望着蔡吉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蔡吉却有些疑惑地“咦”了一声。贾诩见状便进一步向其解释道。“主上坐拥靑、徐、幽州六郡,十万兵马却在袁绍称帝前隐忍不发,这便是‘能而示之不能’。 在与曹操结盟后,却只送粮草不发兵,令袁绍以为主上不敢出兵,这便是‘用而示之不用’。直至袁曹混战于官渡,主上方出兵‘乱而取之’。更毋庸说,正因主上促使于吉引诱袁绍‘卑而骄之’称帝自立,如此方有而今的官渡之战。”

啪地一声,蔡吉收起折扇。略带吃惊地问道,“如此说来,孤也算是用过孙子兵法了?”

“正是。以主上现今之表现。日后定能留名兵书。”贾诩含笑点头道。

能被贾诩如此夸赞,饶是向来低调的蔡吉也忍不住小得意了一把。三国第一毒士哟,名留兵书哟。不过蔡吉在飘飘然,倒还没忘自己有几斤几两。却见她谦虚地连连摆手道:“文和先生过奖。孤不懂兵法,孤能有今日之成绩。乃是奉孝先生、子义将军等人辅佐的功劳。”

“噢?可老夫却听奉孝说,挑拨袁曹大战乃是主上的主意。”说到这儿贾诩回过头,意味深长地盯着蔡吉问道,“且不论此事是出于主上之手,还是奉孝的进言。老夫倒是斗胆想问主上一句,主上实施以上种种策略之时。想的是何事?”

面对贾诩直指人心的问题,蔡吉不再打哈哈,而是认真地低头思考了片刻。然后伸出四根手指说道,“就四个字,厚积薄发。”

“厚积薄发?”贾诩喃喃回味了一下这四个字。其实无怪乎贾诩会有如此反应,“厚积薄发”这句成语出自北宋苏轼。汉朝人当然没听说过。

意识到自己说了超前词语的蔡吉,连忙向贾诩解释道。“家父曾教导孤,治学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孤以为逐鹿也当如治学,应戒急戒燥,积蓄实力,待到时机来临之时再一举出手!”

贾诩以赞赏的目光看着蔡吉侃侃而谈。或许有人会笑话眼前的女子太过谨慎,不知以小搏大。然则,兵法有云,奇正相辅。再精彩的奇谋都是建立在实力这一正道上的。贾诩之所以是三国第一毒士,而非二流谋士,差别正在于贾诩善用计谋,却从不忙信计谋。而蔡吉之所以能在开战之初连连取得大捷,除了仰仗太史慈、赵云等人的武勇之外,更得益于她这些年来孜孜不倦的积累。可以说蔡吉眼下所取得的地盘是她的实力本就该控制的范围。反观袁绍则太过浮躁,在实力尚未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贸然称帝,最终会将他自己逼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思虑至此,贾诩又重新审视了一番面前的少女,继而语重心长地对其说道,“主上请将厚积薄发四个字牢记于心,此乃主上之为将之道。”

“为将之道不是智、信、仁、勇、严?”蔡吉奇道。

贾诩摆手笑道,“将者,固然需智、信、仁、勇、严。然则人之性情各有不同,故为将之道亦各有千秋。有人为将善守,有人为将善攻,有人为将善出奇谋,有人为将善应变将略。主上正而有谋,故而请将厚积薄发牢记于心,此四字对主上日后征伐天下甚为有用。”

意识到贾诩这是在点拨自己的蔡吉,赶紧郑重地向其深深一拜道,“多谢先生指点。”

且就在蔡吉向贾诩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