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4 / 4)

凤穿残汉 问道太史慈 5478 字 3个月前

优柔寡断。他即不敢公然与后母作对,又不甘心将继承权拱手让给弟弟。加之蔡夫人的娘家是荆州的豪族,其兄蔡瑁不仅是刘表的军师,更手握水师重兵。无奈之下刘琦只得派人将诸葛亮请来议事。可谁知诸葛亮到了襄阳之后,一直不肯为他出主意。出于对诸葛亮才华与人品的敬重,刘琦并没有用刺史公子的身份来强迫对方为自己出谋划策。可老这么吊着也不是一件事。于是经过一番思前想后,刘琦便使出了现在这招“上屋抽梯”之计。因为在他看来,诸葛亮之所以迟迟不肯为他指明路,是怕隔墙有耳。这会儿阁楼之上仅剩自己和诸葛亮两人,诸葛亮应该不会再拒绝自己了。

果然。眼见楼梯被搬走,诸葛亮无奈地摇了摇头,将手中的羽扇往案上一搁,长叹一声说道,“公子岂不闻申生、重耳之事乎?骊姬祸国,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虽是了了数语,诸葛亮却为刘琦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刘琦在低头沉思了片刻之后,又进一步问道,“依孔明之见。琦当如何避祸?”

诸葛亮执起羽扇在食案上悠然一点道,“江夏。”

“江夏?”刘琦不解地抬头。

诸葛亮顺势摇着羽扇,进一步点明道。“前日黄祖因助刘勋,为孙策所灭。如今江夏乏人守御,公子何不上言,乞屯兵守江夏,则可避祸矣。”

刘琦听罢想了一想。却还是摇起了头:“屯兵江夏虽是妙计,可琦岂是孙策敌手?”

“公子忘了庐江刘备?”诸葛亮神色一凌,侃侃而谈道,“刘备,人杰也,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公子若得其相助,还怕孙策乎?”

说实话,刘备虽然一直以来都以汉中山靖王后人自居。但早些年前大多世家军阀背地里都将这事当笑话看。直到近三年来刘备的实力逐步壮大,先后出任徐州牧、豫州牧、左将军,乃至占据庐江为根据地,众人才开始正式承认其拥有宗室身份。正如这会儿的刘琦,就真将素未谋面的刘备当做了自己的本家叔父。一想到自己还能有这么一个“靠山”可以拉拢。刘琦顿时就来了劲头。却见他喜出望外地朝诸葛亮深深一揖道:“多谢孔明赐教!”

既已打开了心结又寻找了后招,刘琦自是恢复了往日翩翩浊世佳公子的风度。不仅迅速命人取回了梯子。还亲自用马车将诸葛亮送回了其在隆重的庐舍。一路上两人心照不宣地只谈风月,不谈天下。然而就在诸葛亮送别刘琦,转身迈步走进小院之时,耳边突然想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孔明,可让庶等得好苦。”

诸葛亮抬头一瞧,只见好友徐庶正站在院子中央,苦笑着望着自己。颇感意外的诸葛亮一面上前引着徐庶迈入屋舍,一面顺口问道,“元直何时来的襄阳?何不让人知会亮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