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3 / 4)

凤穿残汉 问道太史慈 4841 字 5个月前

了地上,“这……这不可能!安贞说过天下未平,何以为家……安贞不可能答应……”

“白纸黑字都写在那里,且有蔡安贞的印绶与亲笔署名佐证,汝还有何好怀疑?”曹操吹胡子瞪眼地反问道。

然而曹昂却依旧坐在地上不断地重复着,“安贞不会骗吾!不会骗吾!”

曹操眼见儿子为情所困一时间竟难以自拔,心痛之余不由长叹一声,信步走下卧榻,盘膝坐到了曹昂的面前,伸手拍了拍他肩膀道,“傻孩子。蔡安贞当然没有骗汝。”

“可是父亲,这信……”曹昂紧攥着手中的锦帛,无助地呢喃道,“安贞说过的……”

“天下未平,何以为家!”曹操接过了话茬说道,“昂儿,看来汝并未理解这话背后的深意。正因为蔡安贞有平定天下的壮志,故而才会答应与丕儿联姻。”

曹昂耳听曹操如此替蔡吉解释,不由扬起头一脸茫然地问道,“父亲何出此言?”

“平定天下乃是一桩千辛万苦之事。为了达成此事。参与争霸者时而要威胁人,时而要欺骗人,时而要陷害人。时而要欺压人。在驰骋沙场之余,也会指鹿为马;在运筹帷幄之际,也会施计害人。争霸者若不冷酷无情,就无法取得天下!”曹操说到这里,语重心长地向曹昂反问道。“昂儿如此纠结于儿女情长,全然不顾职责、军法、曹家家业,乃至天下苍生。难道汝连一介女流都不如乎?若是如此,可真白瞎了蔡安贞赠汝的这句‘天下未平,何以为家’!”

曹操的一番言语,让曹昂彻底陷入了沉思之中。不过曹操并趁热打铁同儿子再多说什么。而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等曹昂自己想清楚。父子两就此对坐了半晌之后,曹昂突然起身恭敬地朝曹昂俯身一拜,跟着低头走出了大帐。

曹昂这一边才出了大帐。那一头荀攸从卧榻屏风背后走了出来。显然刚才曹家父子之间的对话,全都被荀攸听得清清楚楚。却见荀攸望着尚在抖动的幕布,唏嘘地向曹操说道,“主公如此敲打昂公子,未免苛酷了一些。万一昂公子想不通可如何是好?”

“想不通也得想。”曹操却摆了摆手示意荀攸就坐道。“年轻人总免不了会做一些荒唐事,想当年孤也年轻过。也做过不少荒唐事。然则人不能一直如此少年轻狂下去,特别是孤的儿子更不能就此为情所困。此次的教训若能让昂儿明白,上位者必须下得了狠心,为了大局哪怕抛妻弃子也在所不惜。那让其受再大的挫折亦是无妨。”

“看来主公对昂公子期望颇高。”荀攸捻着胡须感叹道。

“昂儿是孤的长子,孤如何不对其寄予厚望。”曹操说罢,傲然地扬起头神色一正道,“孤先前的话只说了一半,成大业固然艰辛,可守业更为困难。身为吾曹氏的继承人,必须有如临深渊的觉悟。孤可不想昂儿成为第二个袁本初!”

曹操之所以会在这当口提起袁绍,并非是临时起意,而是出于对现实状况的感慨。须知这会儿的袁绍并没有坐镇官渡袁军大营,而是带着于吉以及一干亲随轻车就驾地一路赶回了邺城。究竟是什么事情令袁绍竟丢下大军兀自回邺城?是边境的胡人造反?是邺城有人内乱?还是有流寇袭击袁军补给线?

以上的猜测都不对。袁绍之所以会如此着急地回邺城,是因为他最小的儿子袁买这会儿正因身患疥疮而性命垂危。袁绍的这个幼子乃是其与新纳的小妾,不,现在应该说是嫔妃所生。相比已经成年的袁谭、袁熙、袁尚三子,袁绍对年幼的袁买有着一种类似老来得子的厚爱。因此一得到袁买病危的消息,袁绍便立马抛下军队带着擅长医术的于吉赶回了邺城。当然袁绍在离开的官渡的同时,也没忘对部队进行一番部署。他让郭图作为军师辅佐长子袁谭暂时代管大军,并严令二人不得贸然出击,否则军法从事。并且为了避免袁谭与郭图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