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天气尚凉,早晚还需保暖才是。”

“嗯嗯,不妨事。”

而朝堂上,也终于有人注意到了临县。

“朕今日得了一个折子,说岚州底下的怀江府出了个人才,先是发明了堆肥之法,叫整个怀江府粮食产量翻一番,又兼帮乡里,让乡民能吃上便宜的油,穿上便宜的衣服,更使村民齐心协力化解恩怨,和睦邻里,读书人纷纷为其写文夸赞,还由此出现了一篇《赵秀才问何为报效朝廷》的佳作,可如此青年才俊,除了此前千秋宴之献油,却无丝毫消息传入京中,实在令朕伤怀,唯恐有妒贤嫉能之辈,使我大夏失此人才。”

底下官员议论纷纷,不多时,便有官员提议问责怀江府官员。

一番争吵后,才尘埃落定。

“竟是派了徐钰,看来陛下很看重那怀江府人才了。”

“看不看重的另说,只是这回整个怀江府怕是要吃苦头了。”

怀江府这边还不知道马上就要迎来钦差大臣考察了,近来临县的丰收油跟麻布生意做得很大,不少外地行商来来往往,让整个府城都热闹了起来。

但这些都跟赵丰年无关了,因为傅青云要带他去一趟青州,拜访好友刘伯远。

赵丰年将这一趟定义为去青州书院交流学习。

也是这个时候赵丰年才知道原来江伯远是有意收他为弟子,是傅青云提出替他考察一番。

“算是我抢了他的弟子,估计这会儿正跳脚呢,不过刘伯远的文章飘逸洒脱,有闲云野鹤之意,做学问就要集百家之长,你的文章锐利进取,学一些他的文风,中和一二未尝不可,再者,青州书院能人辈出,多待一阵子,于你也有大益。”

赵丰年记下了傅青云这份心思,然后收拾收拾东西,就准备跟傅青云离开了。

大胖也一起过去,不过傅家还有家丁护卫,这回倒是不用他赶车了。

赵来贺巧娘对傅府很是放心,这里待着无事,赵来贺跟赵丰年提过可能回村住一些时日,巧娘却有些犹豫,她倒不是想住在府城,主要是舍不得这边院子里种的菜,怕没人看顾浇水干死了。

柳氏住得远,也不好叫人家一天半个时辰来回就为了给菜园子浇水。

傅老夫人听说了这事,当天就来了赵家,让巧娘夫妻尽管回去,这菜园子她来帮忙浇水。

“我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你这小菜园子打理得这样干净齐整,我看着心里就舒坦,也就是阿年聪明,又孝顺你这个娘了。”

傅老夫人虽说已经五十多岁的人了,身体却硬朗,隔三差五都要自己亲自去买菜下厨,加上傅府离得近,巧娘没犹豫多久便答应了。

“这地砖跟菜池子都是他跟他爹亲手砌出来的,头先我还担心他受累,没想到他做得倒是起劲,说是这样干农活浇地也不怕弄脏了鞋。”

“阿年是有巧思的,寻常都是用来种花的,谁想到用来种菜。”

巧娘笑着谢过了傅老夫人。

第二天,夫妻俩花了大半天买了些东西准备回村送人,到第三天一早,才收拾好东西踏上了回临县的路。

而另一条头的青州。

接到傅青云来信,江伯远都气笑了。

“好啊,他还敢来!”

等赵丰年跟傅青云来到了青州书院,面对的是一个皮笑肉不笑的江大儒。

“丰年见过刘师叔。”

“你便是丰年了?果然一表人才,说起来,你不该叫我师叔,你该称呼我一句老师的。”

赵丰年看了眼笑容满面的老师,实在想不到,江大儒竟是这样一个性格。

就在赵丰年在青州书院水深火热地进修之时,赵来贺巧娘也回到了赵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