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洲城,他与当今大儒傅青云乃是同门,如今是青州书院的夫子,我早些年曾在他门下读书,你若得了空不如走一趟岚洲城,我写一封信替你引荐。”
能得这样一位老师实在是旁人羡慕不来的,赵丰年自然也不会拒绝,谢过了周学政后这才回去。
赵丰年只当这场风波已经过去,便投入到纺织厂了,却不知外头关于他的事已经传遍了整个怀江府,甚至传到了岚洲下面其他几个府,这回真是闻名了。
起因是有人将临县文会上,赵丰年的问“何为报效朝廷”写成了文章,得到了周学政的高度夸赞,怀江府下面的各家私塾书院便争相传阅,看看是什么样的文章得了周学政的赞赏。
等大家读完文章后,不仅对文章纷纷夸赞不已,也彻底记住了赵丰年这个还未走上官场就开始做了一番利国利民之事迹的少年英才。
随之事情的进一步发酵,最后竟是还在岚洲城等好友的江伯远都读到了这篇文章。
“周怀文前几日来信,信里才夸过他,没想到今日我竟又听到了这个名字,看来合该是我跟他有缘了。”
傅青山去年刚辞去太子太傅一职告老还乡,江伯远来岚州就是来跟他见面的,此时,看完那篇文章的傅青山也笑着点头。
“此文行云流水,又妙趣横生,确实为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只是写这篇文章的陈如水不知是何人,倒是没听说过此人名头。”
江伯远便笑,“你啊你,只看到了这文章的行文,难不成没看到此文中的英才?”
傅青云也笑,“说到此子,我依稀记得,立民兄的弟子也曾夸过他。”
“周立民?他居国子监祭酒,但凡在里面的都能算作他的弟子了,你说的是哪一位?”
“你啊,还是这么促狭,自然是他那位亲传弟子了。”
“原来你说的是顾家那位蒙祖荫却外放做官的那个?那小少爷也算是有一把骨气的,莫不是,他刚好去的就是怀江府临县?那还真是巧了。”
傅青云笑,“确实是巧,我打算安置好后便回村祭祖迁祖坟,正要经过临县,你倘若有意,不若我先替你瞧瞧把把关如何?”
江伯远抚掌大笑,“甚好甚好。”
赵丰年还不知道即将被人考察,陈家湾那边传话说纺织厂好了,陈莲也带着二十号人织出了第一批麻布,特意请他过去瞧瞧。
顾子升正在赵家蹭饭,顺便告诉他陈秀才那篇文章已经传到了岚州城。
“真是想不到,陈秀才竟还有这样的好文采,你不知道,我读了那篇文章到现在都觉得热血沸腾!”
“陈夫子确实文采不错。”
赵丰年前两天才读到那篇文章,刨除那篇文章里对他的各种彩虹屁,确实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顾子升嘿嘿一笑,“我还特意寄给了我老师,让他也瞧瞧,临县才不是什么穷乡僻野,也是有很多能写出好文章的文人的!”
赵丰年微笑,“说来,你来临县也三年了,是不是要调任了?”
顾子升叹了口气,“许是的,我去年的考评是上优,说不准要去府城,张谦已经收到调令了,任户部员外郎,不出差错我应该是顶张谦的位置。”
张谦任通判一职,正六品的通判到从六品的户部员外郎,听着是降了,可这是从地方调到京官,又是在户部,张谦这是实打实的高升,倒也应了赵丰年起初那番话了。
“这是好事,你叹气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