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主浑浑噩噩回到家中。
只见几个族人焦急着都围了过来。
“家主,如何了?”
“爹,知府大人怎么说?”
李均面如死灰,将赵丰年的话跟李家众人说了。
顿时,一家人都白了脸。
李均儿子怒火中烧,“我们李家盘踞北地百年,他一个知府小儿,凭什么判我们的罪!”
“啪”
李家主一巴掌打在儿子脸上,“凭什么,凭他是北定府知府!”
李家主一口气泄下。
“王家是对的,家族生意做得再大又有什么用?民不与官斗,没有把柄也就罢了,如今人家捏着证据,一句话的事,李家又算得了什么?还是要族里后继有人,我听说,赵知府已经准备官学事宜了,北地迟早会有学堂,到时候,你们家中有合适的后辈,尽量都送过去吧。”
“可是,咱们犯的事,诛九族也不为过,还能剩下什么人?”
众人一片凄凄惨惨。
李家主叹了口气,“只看明日知府大人瞧不瞧得上我们百年的积累了。”
十月金秋时分,李家因通敌卖国被抄家,除了老弱妇孺,均被关押了起来。
通敌卖国是诛九族的死罪,要禀报到京城,就是赵丰年也没办法徇私,但是赵丰年还是保下了李家的几个旁支后代。
李家一倒,依附李家的一众商户纷纷去商会拜访了王家主,只求他能在知府大人面前美言几句。
百姓们还没从得知知府大人脱离生命危险的喜悦中反应过来,就发现李家没了。
“自作孽不可活,李家可是低价收了我们的粮送给戎子啊!我们那时候饿得只能啃树皮草根了,他们视而不见,还要榨干我们最后一点存粮!你们听到了吗,他们家搜出来几千万两银子啊!”
没有人觉得李家无辜,甚至有不少人哭着烧纸钱告诉因李家而亡的家人这个好消息。
得知这事,赵丰年叹息着,让赵青青尽快统计出李家的地产。
“兼并的土地,找到苦主,应还的尽量都还给百姓。”
赵青青应了声,当天就带着王文还有几个人去度量土地了。
那些被霸占田地的百姓知道后,激动不已,纷纷去求见府衙的官吏。
赵丰年总觉得自己还有一件事忘了,只是眼下也顾不上了,因有了李家缴上来的银子,他终于可以启动挖河道的计划了,他还给这个计划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玉带子河引流计划?”
看着自家知府大人一脸自得,杨菱实在不忍心说这个名字其实真的平平无奇。
“此名确实通俗易懂,是极好的……”
罢了,也不过一个名字而已。
而等赵丰年解释完整个计划,杨菱顿时坐不住了,去他的“玉带子河引流计划”!这么普普通通的名字怎么配得上他家大人这么伟大的政策呢!
“大人,咱们要做的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既然是从玉带子河挖条运河过来,北地百姓都认为玉带子河是天上来的,不如叫做‘天河计划’如何?”
“天河计划”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
赵丰年有些受挫,不过还是采纳了杨菱的意见。
事后,杨菱问赵青青,“赵典吏,大人是不是不高兴了?其实用大人取的名字也好,毕竟百姓们一听就懂了,大人重伤初愈,我实在不该驳了他的想法。”
赵青青只笑了笑,“杨知事此言差矣,从前头“和睦渠”,到“阿吉”、“阿详”,我以为杨知事也应该知道了,大人实则是不擅长取名的,既如此,我们这些做下属的,自当为大人分忧,再者,杨知事不妨想想,倘若是将来史书记载,说大人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