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终于缓缓道,“关于父母的事,我至今也很疑惑。”
“嗯?”粟桐没有想到会是这么一个出乎意料的开场。
伶低着头,继续往下道,“大概五六年前,老饕时代的末期,整个外角南的局势已经开始不太平,校长与老饕之间的摩擦不断,几乎只剩下表面一层的合作关系。”她说着看了一眼穆小枣,“若没有她,不久之后整个外角南也会陷入至暗时刻。”
“我那时年纪还小,十二三岁,家庭还算幸福,懂事但还不够懂事,至少不如那些缺乏家庭庇护的孩子。当然,父母的工作也很稳定,不仅能供我跟仃上一所比较好的私立学校,还能另外请独立家教,唯一一点不对劲大概就是我们一家始终留在外角南,没有迁移。”
外角南很大,可再怎么大也只是一个城市,绝大部分的人留在这么一个罪恶横生的地方都是因为贫穷。因为贫穷,没有上过几年学;因为贫穷,跟不上信息迭代;因为贫穷,自卑敏感暴躁易怒,留在这里至少还有个房子可以住,有亲人朋友,要是道德底线不高,饭也吃得上,离开这里会活得更苦,所以他们没有勇气,而外角南也盛产活过今日没明日的亡命徒。
但伶家里的情况不同,父母工作稳定,显然都是有能力的,还知道注重女儿的教育,也不缺钱,这样的人出了外角南依然能养活自己,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吃人的魔窟,难道他们也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
伶的声音还在继续,“有父母的庇护,人难免就单纯一点。外角南受老饕和校长的管制,不仅是一些违法犯罪的勾当,就是正当能赚钱的产业也绝大多数都拿捏在他们手里,我当时以为父母是受了合同限制或者威胁身不由己,现在想一想,兴许我对他们也不够了解。”
--------------------
作者有话要说:
伶和仃的父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非常重要~
第288章
伶比仃还要大上不少, 她的自我认知中都是对父母不够了解,仃就更不必说,在小姑娘的眼里, 父母就只有一面, 就是在家里呈现的那一面,和蔼温柔, 离开家门后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仃确实一无所知。
这些话仃从来没有听自己姐姐说起过,自父母死后她们两个总是缺乏沟通, 父母离世之前这些问题又轮不到仃来操心, 于是小姑娘抹干了眼泪,她抱着双腿, 将自己蜷成小小的一只,缩在床头柜旁边,没插嘴,情绪也没有继续失控。
“我记得那天是一月二十一日, 初春, 天气不太好,飘着点小雨,就算是外角南在这个时候也有些凉飕飕的, 要穿厚一点的棉袄才能顶住料峭春寒。大概是下午三点多钟, 爸爸妈妈忽然回到家里,慌乱地收拾行李要带走我和仃, 而平常这个时间点,他们都还在外面工作。”
这段记忆不太美好, 伶的声音发沉,目光也垂落下去, 看着地上留下的一小滩血迹。
仃也对此有相当深刻的印象,小姑娘又缩了缩,甚至不小心头撞在柜子上,发出一声不小的动静。
因为伶的停顿而略显空白的时间被这一声“咚”打破,伶很轻很轻地笑了笑,看起来似乎没有刚刚那般沉溺于悲伤之中了。
“我跟仃在父母的慌乱中十分无助,而他们也好像有难言之隐,所以任由我们无助并未开口解释。这个家住了有十几年,真正收拾起来,我才发现十几分钟,三个行李箱,就已经将除了被褥之外的所有东西装了进去。”伶小声问,“你们住了十几年的家也会这么空荡荡的吗?”
粟桐没办法回答,她在东光市租住的房间应该比伶的家还要磕碜,但彼此情况太不一样。
没遇到穆小枣之前,粟桐单身一个人住,上班连着下班,大部分时候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