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2 / 3)

以大部分都是选择将空调装进卧室,再讲究一点客厅会摆个不常用的台式。

正值夏天,三十几度的高温,想必是开了空调后各自关门,才导致孙济果和许敏一时之间未能发现异常,等闻到血腥味出来查看时早已来不及。

也因如此,孙济果和许敏陈尸的地点就在卧室门口没两步的距离。

粟桐跟穆小枣专心查看线索时,会议室又陷入寂静中,电话铃不合时宜地响起,两个人跟受惊的兔子般,一个蹬腿,一个摸枪。

“是外卖,是外卖,”还好粟桐立刻想起了这一茬,她接起来道:“喂,你不用进来,我下去拿,等我两分钟。”

电话那头沉默半晌:“我也不是很想进去。”

挂断电话,粟桐看了穆小枣一眼,“你留在这儿整理线索?”

“我下去拿外卖吧,你的伤不方便。”穆小枣主动承担了体力劳动。

粟桐怀疑穆小枣调来市局的这段时间是不是听闻了一些自己的“事迹”,要不就归咎于何铸邦又吹了什么邪风,她总觉得自己在穆小枣眼里体弱多病,肩不能提,手不能扛,全身上下除了五官可取,其它都是摆设,一整个儿的废物点心。

下楼拿个外卖都有可能出事。

等会议室的门吱嘎响着重新关上,粟桐仰着脖子望屋顶,她的左手只不过暂时抡不动,也做不了诸如:擒拿、打架、四面八方挥舞之类的高难度动作,日常生活已经不受影响,若非如此何铸邦也不敢批准她回刑侦还去现场。

只是偶尔以此来偷懒也是种不错的选择,反正她跟穆小枣没交情,坑起来得心应手。

摊在桌上的证据两眼能扫个来回,分局做事细致,命案现场能够基本还原,至于录音跟笔记粟桐想等穆小枣回来……两个人的看法总比一个人全面,随后她端着手机想了想,打开搜索软件输入了“穆东明”三个字。

穆东明死得太早,那会儿刘艳秋还只是个普通的成功商人,没能做成而今这般商业帝国,因此这些年关于刘艳秋的报导不少,却几乎不提她的亡夫,加之穆东明从军时的贡献,媒体不敢乱写,就算提也只是一个名字,一个符号。

粟桐想看的东西还得往下翻,在犄角旮旯里有几篇近二十年前的报导,都是官媒,跟穆小枣给人看得档案上不同,官媒说穆东明是“中枪而亡”。

二十多年前的东光市对枪械、刀具的管制都达不到现在的程度,也导致悍匪横行,抢银行、绑架勒索案甚至是袭警比比皆是,在那个年代被枪杀就像而今被刀子捅,会引起社会恐慌,但大家也并不觉得多稀奇。

关于死因一笔带过,其实官媒主要登发的是“讣告”,那会儿电脑还是稀罕物,传统纸媒为主,点开链接后显示着黑白图片,看得出穆小枣与穆东明在眉宇间有相似之处。

这些报导都由好事者上传,若非刘艳秋而今的名气,这则讣告恐怕早已淹没在时光中。

随后粟桐的心瑟缩了一下,她孤身一人在会议室中,先盯着门看几眼,又环顾一周,随后将手机从桌面转移至桌底,瞬间光明正大的形象崩塌,活像是看守所里那些做贼的。

她想尝试一下搜索穆小枣。

旁人兴许榜上无名,不过刘艳秋的身家摆在这里,穆东明死了近二十年还有人上传当年的报纸,穆小枣可是独生女,肯定有无数的眼睛正盯着看。

当粟桐哆哆嗦嗦将穆小枣的名字输入搜索框,出来的词条不少,可是点进去才发现要么404,要么便是同名同姓,真正关于穆小枣的记载约等于无。

粟桐甚至怀疑“穆小枣”这个名字是真是假,毕竟“小枣”怎么听都像个外号或小名。

做贼心虚的人耳目异常灵敏,穆小枣是个走路不出声的,当门把手转动的一刹那,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