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也在不断改良硫酸的制取办法。
在皇帝的鼎力支持下,宋明珠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搭建出了一套大型硫酸制取炉,把原先那套小烧瓶放大了一百倍。
而且材料不限于玻璃,还结合陶器与瓷器,主打一个耐烧的同时还可以观察。
甚至,为了更好的燃烧硫磺,官窑的匠人们还烧制出了双层熔炉,确保炉里子有足够空气可供硫磺燃烧。
甚至,匠人们在发现玻璃瓶易脆不耐压,而硫酸又容易腐蚀别的东西之后,他们打了个铅锅出来。
不过铅有个毛病,就是质地非常柔软,不够硬,无法提供强度支撑。
于是,匠人们又给铅锅打了个木架子。
这样,铅耐腐蚀,木架子提供支撑,问题就解决了。
“这就是国家机器的力量啊!”宋明珠感叹极了,“这就是集合众人智慧的力量啊!”
有了铅锅之后,宋明珠重新试验了激进法制取硫酸。
经过不断实验,宋明珠终于总结出了硫磺与硝石、以及铅炉大小的最佳比例。
“呵,终于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