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医馆跟各位大人们说的医馆不一样!”宋明珠摆手摇头,“民间的医馆,郎中们大多数只能看几种小病,而且科目不分。
我的想法呢,是建一座很大的医馆,集呼吸道消化等内科、跌打损伤骨伤等外科、小儿科、妇人科等等于一体。
各位大夫最擅长哪科就坐诊哪一科,也专精这一科。遇到疑难杂症,就一起会诊。
百姓遇到生病,只需要跑这一个地方,就基本上可以解决问题,无需再跑去其他地方!”
赵宝珠听懂了:“你的意思是,建一座像太医院那样的大医馆?”
“啊对!”宋明珠对赵宝珠的领悟能力感到非常欣喜,“我们也不叫大医馆,就叫医院吧,以区别于太医院!
然后呢,太医院定期派医术精湛的太医下来坐诊,一方面可以对医馆的大夫进行规范培训,一方面可以将各种疑难杂症集结成书,以供后面的人学习参考。”
在座的各位大佬想了想这里面可以运作的东西,没有吭声。
但宋明珠建议都提出来了,怎么可能轻易放弃?
“陛下,一个国家强大,有几个方面的体现,一个是军事方面的强大,一个是科技发展方面的强大,一个是百姓社会民生方面的强大。
对百姓而言,一生所求不过衣食住行,一生所惧不过生老病死。
如今朝廷已经做到了老有所养、死有所葬,生有所依也在逐渐加强,但我们还欠缺病有所医。”
说到这儿,宋明珠停下来看了屋里的各位大人们一眼。
她知道在坐的大人们都是这时代的既得利益群体,他们生病了有医馆,甚至还有太医院。
但是普通百姓,尤其是贫苦百姓呢?
“陛下,我以为,一个人,当他被生下来的时候,可以放心地来到这个世间,而不因为家贫就扼杀他活下来的权利。
当他长到幼年,懵懂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朝廷有学堂让他可以受到教育。
然后,他长大成人,利用学到的知识建设国家,为朝廷效力,造福百姓,成为一个时代的砥柱中流。
又或者,他没有成为一个特别优秀的人,但是他一生奉公守法,心存善良。
他是我们这个国家庞大基数群体中的一员,是我们这个国家强大过程中的一块砖石。
然后,这块砖病了,我们是把他扔掉,还是把他修好,让他继续发光发热呢?”
第510章 推动京城的民生基建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
医疗的问题,从古至今都是很大的问题。
宋明珠在唐府的时候,也问过唐尚书一些关于这时代的民生问题,知道这时代的贫富极度不均衡。
像她家,在没有发达之前是四等农户,自家有田,可以满足基本温饱,属于乡村下户。
四等户之下则是只有少量土地、或者没有田地的佃户或者客户,属于下下户。
“像两浙路的严州府,前四等农户的数量,只占总农户数的一成不到,剩下的全是五等户。”唐尚书如此对宋明珠道。
这些五等户,全是贫苦百姓。
当他们为了几十文上百文钱的药磕破脑袋,为了几两银子就放弃治疗,回家等死的时候,上位者真的看得见他们吗?
宋明珠表示怀疑。
毕竟,这样的人间疾苦,后世的华夏用了多少力气、又用了多长时间来解决?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厦若倾,始于基石。保障最庞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