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她这一病,把全家都吓到了。

梅氏把宋大郎赶出去,把周遭几个村子的庙都拜了个遍。

就连寻常不出门的伍老娘,都备了香烛,挎着篮子把后山上宋家的祖宗都拜了一遍。

再把宋老爹骂了一通。

“你个老头子,死都死了,连个孙女都护不住,白瞎了你吃的香火!

俺跟你说,要是大丫有个三长两短,俺就不活了!

俺就是去到地底下,也跟你没完!”

也不知道是不是宋老爹发威,打走了牛鬼蛇神。总之,宋大丫迷糊了两天,到第三天早上。人终于清醒了。

“娘,好饿……”

听到女儿主动喊饿,梅氏欢喜不已,赶紧把灶上熬着的肉粥拿过来喂女儿喝。

“大丫,感觉怎么样?”宋大郎坐在床边问。

宋大丫惊讶地发现,她爹长胡茬了!

“爹,你长胡子了……”

宋大丫软软的一句话,宋大郎险些当场掉下泪来。

他的乖女儿哟,居然一眼就发现他憔悴了!

“婆婆,大黄和小乖呢?”

伍老娘赶紧把两条狗牵到房门口,给宋大丫看。

宋大丫喝了粥,检查了一遍家里,发现没少了谁,心里就安定了。

梅氏看到女儿瘦下去的脸颊,心里别提多心疼了。

又过了一天,宋大丫明显大好了,精神也充足起来,又能坐在门口撵鸡了。

宋大郎和梅氏、伍老娘都老欣慰了,一家人打起精神,里里外外忙活着。

巳时中,村里来了辆骡车。

“敢问老丈,这里是宋家台吗?”来人客气地问。

“是咧!”被问到的人也客气地答。

“那请问老丈,宋长河家是哪户啊?”

“哦,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到村子中间,你看哪家竹子最多,就是宋长河家了。”

“多谢老丈!”

来人边走边看,见宋家台到处都是荷塘。微风吹来,荷香阵阵,驱走了暑气,心里不由得先对这个小村子有了好感。

等到村子中部,果然看到一座掩映在竹林中的茅草土屋,猜就是宋长河家了。

来人停下骡车,下来敲响柴门。

“有人在吗?请问这里可是宋长河家?”

宋大郎在屋里听到声音,出来一看,竟然是在县里见过的汪郎君。

“汪郎君!”宋大郎惊讶地迎上去,“您怎么……”

汪郎君笑笑,道:“我在县里等了你两天,没看到你,猜你是不是被什么事绊住了,就跟人打听了你。”

能干走商这行的,都是精明人。

汪郎君使了点钱,跟县衙的人一打听,就知道了宋长河的名字。

“于是我就自己找过来了。”汪郎君拱手道,“希望宋郎君不要见怪才好。”

人家都自己从县里找上门来了,宋大郎自然也没有把人赶走的道理,忙把人迎进去。

“家中简陋,还望汪郎君不要嫌弃!”

说句真话,汪郎君因为到处收货,也串家走户走了许多地方,茅坑边的草棚子也不是没见过。

宋大郎家一看就是很普通的村户,但因为天井里多了条石子路,就多了几分雅致。

再加上天井里收拾得非常干净,就知道这家人是个勤劳整洁的。

于是又对宋大郎增加了点好感。

伍老娘见来了生人,不好意思,就躲去了里屋。

梅氏是见过汪郎君的,倒也不拘束,出来帮着丈夫端茶待客。

“小女这几天生了病,俺和娘子都在家里照顾着,所以没能去县里继续卖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