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宋村正了!”唐知县真心实意地道。
“辛苦倒也不辛苦,我们也想搞好,但实在太不容易了!”村正也真心实意地道,“与其有这个力气,还不如踏踏实实地照老方法把田种好呢!”
唐知县也深以为然。
话说到这儿,梅氏的面疙瘩汤已经烧好了。她把家里的大碗全部拿出来,先给唐知县和小五各盛了一碗。
“多谢梅娘子!”主仆俩连忙道谢。
“知县大人您慢慢儿吃,不够的话锅里还有!”梅氏道。
然后,她跟春草又去招呼其他官吏。
“多谢梅娘子!”
县里的官吏们接过梅氏递过去的碗,道谢声不断。
只见这面疙瘩汤稠稠的,里头下了青菜,搁了猪油,闻着香喷喷的。筷子往里头一戳,居然还翻起来个鸡蛋。
“哎,我这儿两个鸡蛋呢!”有人小声道。
旁边的同伴戳了一筷子,也惊奇地道:“我这儿也是!”
大家伙都翻了翻,发现碗里都窝了两个鸡蛋。
“哎,宋师傅这一家子,都是厚道人啊!”
他们自打从县里出来,每天都是干粮干粮,偶尔去到镇上能买几个热包子,再灌上一壶热水。只有碰到大镇的时候,才有机会吃上一碗热面。
眼前这碗热乎乎、香喷喷,用料十足的面疙瘩汤,无疑是他们这几天来吃得最好的一顿。
大家伙儿喝了口汤,一块面疙瘩下肚,纷纷称赞。
“哎,好吃!”
是真的好吃,不是他们奉承明珠乡君。
想他们住在县里的,谁没有听过梅姑之名?谁家还没有一坛子梅姑豆瓣酱了?
但他们亲口吃到梅姑做的东西还是第一次。
而且面疙瘩汤这东西,就是个普通吃食,他们自家偶尔也做。
但他们自家婆娘做出来的味道,跟梅娘子做出来的,那简直太不一样了。
对梅氏而言,她也是因为女儿喜欢吃,才慢慢琢磨出了这面疙瘩汤怎么做好吃。
首先,最重要的是和面。
面和干了吧,筷子挑不动,煮出来的面疙瘩外面看着熟了,里面还是白的,不偷心。
面和稀了吧,筷子刚挑下锅就碎了,到时候变成一锅碎面糊糊汤。
非得把面和得筷子挑起来上筋又不硬,才能挑出一碗好面疙瘩汤。
其次,就是汤料了。
宋明珠这刁嘴孩子,她不吃光面疙瘩汤,里头一定要下点菜。而且不同的菜得按照不同的方式下。
比如说白菜,菜帮子得竖着切成丝儿下下去,但菜叶子得横着切成丝再下。韭菜得切成末,波棱菜叶子得切成指甲盖大的粒。
有时候还得煎个蛋放在里头去煮。
常瑾公公还没走的时候,有天这孩子还让她娘把鸡蛋烙成薄薄的皮儿,再切成丝,然后洒在面疙瘩汤上面。
总之,怎么折腾怎么吃。
众人:“……”
懂了,他们之所以做饭不好吃,是因为中间缺少一个宋明珠。
“梅娘子这手艺,完全可以去县里开个小饭馆儿呀!”县里的官吏们边吃边道。
他们肯定去捧场。
“从前还行,现在不成了!”有人道,“如今明珠都是乡君了,梅娘子还哪能出去外头抛头露面呢?”
“也是……”
县里的官吏们遗憾极了。
“不够的话,锅里还有!”梅氏招呼他们。
“谢谢梅娘子,麻烦再帮我添一碗!”有人把碗递过去。
其他人也赶紧把碗里的汤喝了,把碗递过去。
“我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