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会为了这几个炸菜丸子,进来点上一壶酒。
第二,这个炸菜丸子,本身利润微薄,且没有其他附加价值。
所谓附加价值,就好比梅姑豆腐。
李郎君买了梅姑豆腐的方子之后,其实卖得也不贵。但是,他通过梅姑豆腐卖出了大量的豆瓣酱。
如今不说别处,就他们这三县,豆瓣酱已经进入了许多百姓家。也不是光做豆腐,有时候炖肉也来一勺,十分有滋味。
可是这个炸菜丸子呢?
多吃几颗肚子就饱了,其他的什么都卖不出去。
虽说李郎君并不拒绝锦上添花的东西,但他也要考虑投入跟收益。
综上所述,李郎君觉得这东西并不适合他的食肆。
宋明珠一听,也懂了李郎君的顾虑。她想了想,又道:“李伯伯,其实呢,胡婆婆这里还有一道我们宋家台的风味小吃,叫做一锅煮,最适合配着这个锅炸丸子吃了……”
老婶儿虽然不懂为什么素菜混煮变成了“一锅煮”,但她还是机灵地道:“正巧,今天早上我也煮了这个,现在应该是煮好了!我这就去端给两位郎君尝尝!”
其实,主要是昨天家里人尤其是几个孙子都说这个混煮好吃,老婶儿今天才不怕麻烦,一边炸丸子一边又煮了一锅。
也算是赶巧了。
于是,老婶儿就端了两碗一锅煮出来,请李郎君跟汪郎君品尝。然后转身又给宋明珠盛了一碗。
话说光吃那个炸丸子,确实很口渴。于是,汪郎君跟李郎君接过碗,都先喝了一口汤。
“哎呀!”汪郎君眼睛都亮了,“老嫂子,你这汤好喝呀!”
再尝里面的煮菜,火候也是刚刚好,软而不烂,十分适口。
吃完炸丸子再来上这么一碗汤,五脏六腑都服帖了。
“李伯伯,所谓小吃,其实最适合的地方,还是街头。”宋明珠给李郎君添上最后一把火,“您看啊,只要一个炉子、一个锅,就可以支起一个摊子,占领一方小世界。
那要是多几个这样的小摊子呢?”
那就相当于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多占领了几个小世界。
“那要是每个摊子都插上您李家的大旗呢?”
那就相当于他们李家的地盘又扩大了!
“所以啊李伯伯,不知道您有没有想法在开食肆之外,拓展一下街头小吃呢?”
第389章 开小吃摊子的新思路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
最终,在宋明珠的助力之下,李郎君跟老婶儿买下了炸菜丸子跟一锅煮的做法。
价钱自然比不起月饼的方子。
但两个加起来,也抵上了一张梅姑豆腐方子的价钱。
而且,李郎君也爽快,直接给的银锭子。
老婶儿捧着两锭银子,有点不大敢相信眼前所见。
想她家收草帽,一顶也就赚个一两文。两千顶草帽,数铜钱数得手指上的皮都破了。
她那个小铺子,走的也是积少成多的路线,平常也就几文钱的生意。
她活到这把年纪,平生还是第一次赚到这么多钱。
“老嫂子,这方子你卖给了我,就不可以再卖给别人了!”李郎君怕老婶儿不清楚规矩,叮嘱道。
“李郎君尽管放心,我做不出那样的事!”老婶儿麻利地表态,“我保证,这两样小吃以后就只出现在我们宋家台!宋家台之外的地方,那都是李郎君您的!”
她都已经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