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听他们相互称道大师兄二师兄,相处比先前有礼,就知道应该是宋长河整顿了。
这样才好嘛!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虽然只是半个徒弟,但该有的规矩还是不能少。
不然师父不能收服徒弟,徒弟相互阋墙,迟早要完蛋。
宋长河这边继续做套娃,毕竟这是能挣钱的事儿。
梁师傅那边继续改良脚踏犁,毕竟是要报给朝廷的,马虎不得。
遇到问题,两边就一起商量。
空隙里再来琢磨打谷机。
安排得一点空隙都没有。
然后,又因为梅氏要开始做月饼了,有男人们在,婆娘们就不大自在。
梅氏就把宋长河这帮人赶到天井的一边,并用席子把天井一分为二。
“这阵子,你们就在那边干活吧,别到我这边来!”梅氏如是道。
宋长河:“……”
好吧,他也不敢违背。
宋明珠瞎凑热闹,在旁边“啪啪”鼓掌:“娘亲威武!”
宋长河:“……”
明珠啊,你的队伍是不是又站歪了?
宋明珠没空理她爹,因为她也要给她的小伙伴们发工钱呢。
“别慌,念到名字的先来!”宋明珠喊。
几个孩子排成一排,个个昂首挺胸,跟练兵似的。
“先……”宋明珠站在几个小孩跟前,看了看,道,“先……二虎哥吧!二虎哥你一共摘了……”
二虎拿了钱,欢天喜地的。
“明珠妹妹,下回有好事,还叫我!”
“好嘞!”宋明珠爽快应下,接着喊下一个,“二毛,你摘了……”
梁师傅师徒俩望着这一幕幕,心里感叹极了。
士别三日,宋长河这一家子都让他们刮目相看啊!
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最近有了新爱好,就是去村正家逛铺子!
老婶儿这人啊,做事一向果断麻利。虽然她嘴上说不开铺子,但还是收拾了一间偏屋出来,当做她的铺子。
货架子是自家老二用几块碎木料拼拼凑凑,自己打的。不大好看,但是稳当。
还腾了一个箱笼出来,既当柜台,又当库房,十分方便。
“老婶儿,我想看看那个荷包!”这是小姑娘。
“婶子,我想看看那块布!”这是小媳妇们。
“娘,你之前答应过我的,要给我买糖的!”这是跟过来的孩子们。
于是,他们娘就想起了他们爹当时承诺给她们扯布的事。
摸摸花布问问价钱,想了老半天,他们娘最终选了一小块糖,再加几根针线。
……衣裳旧了还可以再穿一穿,破了可以再补一补。
但孩子那里要是不讲信用的话,下次再喊他们干活,可就不积极了。
如今呐,村里的孩子们可精明了!别的不行,十个以内的东西,数得清清楚楚。
说几颗糖,那就是几颗糖。
想糊弄掉一颗都不行!
可见宋明珠的数学普及课,还是有点效果的。
说到数学这事儿,书吏这两天也发现了,宋村正家那个小铺子,记的账,用的居然是一种他完全看不懂的方法。
“这是什么?”书吏问村正大孙子。
他倒也不是故意偷看,就是这孩子帮他婆婆记账的时候,声音太大,让他听到了。
“婆婆,这个像钩子一样的数字,读作‘5’。”大虎道。
钩子?
是五还是伍?
都不像啊!
“我能看看吗?”书吏好奇地凑到门外,扬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