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才插了半垄呢,这边已经插完一垄,掉头插第二垄了。

真可谓做到了身上负重轻、插秧速度快、秧苗插得好、省心省时还省力。

把没有秧船的人羡慕坏了!

“明年春,我家也搞条秧船!”

等前头这几家插完秧,落后的人家便来借秧船。

也不白借,还得送人家几个鸡蛋一把菜,表示下感谢。

要是一毛不拔,以后谁还借给你呀?

宋明珠跟着村正、农事官、书吏三人,在村里巡视一圈之后,就准备回去。

路过二狗子家的田时,见二狗子哥蹲在田边给她娘递秧苗,二狗子却低头弯腰在田里插秧。

眉头就皱了一下。

“婶子喂,二狗子他哥也太瘦了吧!”宋明珠停下来,跟二狗子娘打招呼,“这样子不行啊!”

“怎么不行了?”二狗子娘忙问。

“二狗子前几天才跟我说,他哥明年要下场,是要参加童子试吗?”宋明珠问。

她听说二狗子说了这事之后,就去问了她师父。

“师父,二狗子哥这么小,也能参加科举考试?”

大师父道:“十岁以下,可参加童子试。”

至于童子试,顾名思义,就是选拔天才、神童的意思。

本朝对选拔神童有明确的要求:十岁以下能背诵,挑试一经或两小经。通过的就可以应补州县小学生,相当于秀才。

如果能通五经以上,就可以由州官推荐到朝廷,送中书省复试。考过了的话,就相当于中了举人。

如果能通七经以上,就赐予进士出身。

如果能通十经以上,就可以直接做官了。

“师父,什么是大经、中经和小经?”宋明珠又问。

大师父回答道:“像你现在读的《论语》、《孝经》,就是小经……”

像《诗》、《书》、《周礼》、《仪礼》《谷梁传》等,就是中经。

像《礼记》、《春秋左传》,就是大经。

宋明珠领悟道:“就是看书的厚度,对吧?”

大师父:“……”

也没错。

简而言之,只要能被选成神童,就能一人得道,可以鸡犬升天。

所以,这也是一条很卷的路。

二狗子娘没想到宋明珠居然知道童子试,便道:“是啊!”

村正看出来宋明珠想干点什么,没吭声。

“婶子,我听说啊,考试很累人的!”宋明珠煞有其事地说道,“经常有人考到一半,晕了,被人抬出来!”

“嗯。”书吏在旁边点头,表示确实有这种事。

“您看呐,二狗子哥这么……单薄!”宋明珠抬手一指二狗子哥,比了比划,担忧地道,“万一考到一半,撑不住,那该怎么办?”

“还有这种事啊?”二狗子娘惊慌道,“那要怎么办啊?”

家里条件就这样,她自己苦一苦无所谓,总不能又去克扣二狗子的饭食吧?

“我这里倒是有个办法,就是我也没试过。”宋明珠下钩子,“婶子你要听吗?”

“听!我听的!明珠你说!”

宋明珠出的主意,就没有差的。

“那个法子分两步。”宋明珠伸出一根手指,“首先,是要补身体!每天一个鸡蛋,再多吃点鱼,补脑!”

二狗子娘记下,又问:“这样就够了吗?”

“一口吃不成胖子,慢慢来吧!”宋明珠真诚地道。

这点条件如今对二狗子娘来说不算什么。

无非就是家里多养几只鸡,田里多下几条鱼苗的事。

这样既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