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珠真心实意地给皇帝磕了两个头,磕到第三个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事儿。

哎,不对呀!

她苟在宋家台好好的,为什么非要认这个乡君呢?

她认了乡君,就得去担那份责任。

她不要这份权力,自然也就不用担那份责任。

无事一身轻不好吗?

为什么非要上赶着做牛马呢?

“哎,常瑾公公!”于是,宋明珠也不拜了,就回过头来问,“这乡君,我可不要吗?”

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被宋明珠这话给惊到了。

“哎呀,小孩子不懂事,天使大人不要见怪!千万不要见怪!”村正连忙替宋明珠告罪。

常瑾公公脸上微微笑笑,问宋明珠:“乡君为什么不想要这个‘乡君’呢?”

“我想了一下,这乡君它不好当啊!”宋明珠皱着眉道,“常瑾公公您想啊,我受了这个乡君,吃了那三百户的饭,那我怎么也得先让这三百户吃上饭吧?”

在场的都没有想到她会这么想,都有点反应不过来。

还是常瑾跟唐知县最先领会宋明珠的意思。

“乡君放心,这三百户并不需要乡君来养活。”常瑾觉得有点好笑。

这孩子还没有搞明白,“乡君”对她而言,就是一种恩宠。

陛下喜欢她,愿意养着她,让她当个吉祥物,安虞过一生。

这是陛下对宋明珠最大的善意。

“我倒是觉得,明珠你若是受了这三百户的食禄,确实应该去考虑怎么养活那三百户百姓。”却是唐知县接话道,“不知道明珠想到了什么办法?”

他对宋明珠熟,知道以宋明珠的性子说出这样的话,那肯定是在心里盘算过,觉得不划算才不想要的。

也就是说,这孩子其实想到了办法,就是懒,不想干活儿!

“三百户啊,知县大人!”宋明珠都想跟唐知县翻白眼了,“您当我是神仙呐,抬手一指那米缸里就满了?”

宋明珠根本不知道唐知县已经看透了她的本质,就在那儿一本正经地跟唐知县掰扯。

“您又不是不知道我们村,我们村才七八十户呢!

我们周围这几个村子,除了前头的里美村,其他村子也都不是什么特别大的村子,一个村子也就几十户人家。

三百户差不多就是四个村!

我要是受了这个‘乡君’,起码就得让四个村子吃饱饭!

不然哪好意思去吃他们的饭呢?”

宋明珠一张小脸越说越严肃。

“我听人说,位卑尚且不敢忘忧国。我若受‘乡君’,那便居了中位。既然居此位置,要是没有相应的德行,又怎么敢坐享民脂民膏呢?”

如果说之前常瑾还觉得陛下敕封宋明珠是一种恩宠加运气,那么,听了宋明珠这番话,常瑾就觉得,这运气,其实是他们的。

“乡君深虑,令咱家惭愧!”常瑾真心实意地向宋明珠行了一礼。

就算这孩子没有“乡君”之位,就冲着她这份赤诚的心意,也当得起他这一句谢。

唐知县瞟了常瑾公公一眼,就觉得宋明珠挺神奇的,连常瑾都敢招惹。宋家台这地儿也挺神奇的,连常瑾公公来了都能变善良。

毕竟,常瑾这人,别人不知道,唐知县却是了解的。

别看这人名字里头有个“瑾”字,但其实是个再狠不过的人。

想几年有一次宫里进了刺客,点子特别硬,一度杀到皇帝跟前。

是常瑾及时赶来,替皇帝挡了一匕首。

然后,常瑾在身上插了一把匕首的情况之下,死追刺客不放,硬是拼着一身狠劲儿跟血气,把人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