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轮辐之后,接下来就是制作轮辋。

轮辋要是做得不好,那么整个车轱辘转动起来的时候就会忽高忽低,十分不舒服。

宋明珠:“……”

难怪她那辆小脚踏车骑起来特别颠!

原来是这个原因啊!

“你那个只是初步实践,回头爹给你做辆更好的!”眼看女儿的小脸皱起来,宋长河赶忙安抚女儿。

潜台词儿是,乖女儿喂,给爹点面子呗?

宋明珠:“……”

合着她只是个试验品啊!

但一看她爹紧张的,哎,算了,外人面前,给她爹点面子!

算是勉强维持住了父女俩的感情小船。

木轮大致做好之后,就是打磨的细致活儿了。

打磨也不是随便打磨,是先打磨好一只,然后测量这只轮辋的周长,再照着去打磨另一只。

这样打磨出来的两只木轮,圆度差不多,才能够用得久一些。

打磨完了,木轮就该去到铁匠那儿了。

因为纯木轮不耐用,铁匠的工作就是在木轮上面套一个铁皮圈,这样能让车轱辘更加坚固耐用。

没看到这一步之前,宋明珠以为那个铁皮圈是贴着木轮打上去的。

到了现场才发现,铁匠是先测量木轮的外周长,然后打一个一样长的铁皮圈,再将木轮泡在水里。

然后再把铁皮圈烧热,趁热套在木轮上,再加水降温,让铁皮圈快速冷却。

如此,铁皮圈就嵌在木轮上了。

宋明珠:“……”

热胀冷缩用得这么溜?

真是小看了匠人们的智慧啊!

到这里,一个车轱辘才算完成了。

“宋师傅,你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车轱辘做起来快一点?”高里正问道。

原先呢,高里正是把大车轱辘跟小车轱辘分给不同的匠人来做。谁接了活儿,就从头做到尾。

两边的木匠师父既要自己动手又要教徒弟,搞得焦头烂额的,忙得要命。

等到第一批车轱辘交完货之后,两边的木匠师傅碰到一块儿,交流了一下,想到一个新的办法。

“我们是不是可以联合起来,你做轮毂、我做轮辐、他做轮辋呢?”年轻些的那位木匠师父提议,“这样的话,我们各自只专做一样,速度不就可以提高了吗?”

高家的那位木匠师父想了想,就道:“好像……也不是不行……”

无非就是打破一些师承方面的壁垒。

打破壁垒,他们就可以提高速度,能够接更多车轱辘的活儿。

要是不试着改变,还沿用现在的老办法,那宋师傅要是再来一些订单,那他们就没法做了。

他们做不了,宋师傅就会去找别人。

那钱就要给别人赚走了。

一想到自己的钱被别人赚走,心里就疼了。

“要不,宋师傅要是再来活儿,我们先这样试一下?”高木匠就道。

他愿意主动打破壁垒,对方自然也没有意见。

然后,两人又去找高里正说了他们的想法,高里正也表示赞同。

“只要能做出更多车轱辘,你们尽管去尝试!”

就这样,为了用最快的速度交货,镇上的匠人们尝试之后,摸索出了一条最快的制作路径:三个木匠师父各带一拨人,各自负责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做好了就进入下一个步骤。

师父们就负责检验,哪里做得不好直接找相应的人员,职责清晰。

一时间,忙还是那么忙,但手上却不乱了。

宋长河的第二批车轱辘,镇上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