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高里正了悟。

这文书,说是全镇各村,但实际上,真正能获利的,只有宋家台周围几个村子。

因为距离就摆在那儿。

太远的想都不会想。

再加上“家贫者”,就更少了。

“我知道了!”高里正收起文书,喊来乡手书,吩咐道,“你抓紧誊抄几份,一会儿我让人下去通知各村。”

“高里正,我看镇上到宋家台也并不算特别远,况且路也好走。”小五在旁边道,“要是镇上有家贫好学的孩子,也是可以送去宋家台的。”

既然家贫,又想读书,那这个机会无疑是最好的了。

虽说路程是有点远,但你本来就一无所有,人生全是苦。

再多吃这么一点点苦,又何妨呢?

高里正听了,神情也有点郑重。

“多谢小五郎君提醒!”

“高里正,宋家台那边定的日子是初五开学。如果镇上或者其他村子的孩子想去的话,今天恐怕就得去宋家台报名!”

小五又多说了两句。

“我还要去宋家台,就不耽误您忙了!”

宋家台,太阳照常升起,照在村里大小池塘上,泛起清涟涟的光。

村正正在村子里巡查,忽然听到路上传来“哒哒哒”的清脆响声。

抬头一看,还是熟悉的车、熟悉的马跟熟悉的脸。

“宋村正!”小五高兴地挥手。

“哎,小五郎君,您怎的……又又……又来了?”

第290章 唐知县助力明珠学堂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

“宋村正,我今天来,是有要事要颁布呢!”

小五跟宋家台已经很熟了,也不拘谨,当即下来马车。

“关于你们村的学堂,我家郎君有文书下来!”

在镇上面对高里正就“我家大人”,面对宋家台就“我家郎君”,可见这关系还是有点厚此薄彼的。

“……”村正感觉心有点慌,“好事还是坏事?”

“好事儿!”

村正便请小五去学堂那边说话。

到了学堂,小五把文书拿出来,徐夫子念给村正听。

“兹有宋家台女童宋明珠,资助村中修建明珠学堂,招收适龄男童女童入学,意在为村子培养更多人才。

本县知县感动于其赤子之心,特许梦溪镇全镇各村贫寒学子,借由宋家台明珠学堂上学。

男童可免除一半束脩,女童免除全部束脩。

免除部分皆由本县县衙开支。

并设立‘优奖银’,旨在褒奖每月课考前六名的学子……”

村正前面都听懂了,就是知县为了鼓励外村孩子来他们村入学,给了外村学子跟本村一样的待遇。

但后面那句就不大懂了。

“小五啊,这六名……是什么意思啊?”村正打断徐夫子念文书,问。

“宋村正,你们不是设了三名优奖银吗?”小五解释道,“就是县里出钱,再给你们加六名优奖银,额度比照你们自己的来!”

宋家台怎么给,县里就怎么给,只不过县里名额多了一点而已。

“分不分外村学子跟本村学子?”村正又问。

“不分!”小五回答,“也不分男童女童!”

唐知县的意思,就是顺着宋明珠的意思,把男童跟女童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比较。

至于世人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