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夫人出价,自然是大方的。双方爽快地交割,并约好年后再让厨娘过来学。
然后,梅氏便去烧饭。
小五还去要找梁师傅说事,宋长河便带人过去。
“梁师傅郑师傅,我家郎君请二位师傅去县里过年!”小五行了一礼,道。
“多谢知县大人记挂着我们!”梁师傅还了一礼,道,“我们师徒两个想过了,与其去县里劳烦知县大人,不如就在宋家台过年好了!”
去县里也是客,况且去个几天又得回来。
到时候还要应酬,烦不胜烦。
还不如就在宋家台,自在。
……在宋家台待久了,他们如今也喜欢上了这里淳朴、简单的人际往来方式。
小五大概早就得了交代,也没有强求,就问两人还缺些什么东西。
梁师傅师徒俩点了点东西,道:“衣裳是不缺的……”
衣物被褥的话,从入秋起,唐知县就陆陆续续派人给他们送齐了。
米粮也是一直都不缺。
屋子的话,村正也让人修缮过了。
至于其他的物件,师徒俩也陆陆续续给自己添置了一些。
算来算去,除了离家千里之外,好像也没有缺少什么。
“我们这里什么都不缺。”梁师傅就道,“有劳唐知县费心了!”
小五在屋里看了看,记下几处需要改善的地方,道:“那我过两日再给二位师傅送年货来。”
然后便回了宋长河家。
梅氏已经烧好了饭。
饭菜很简单:香肠焖饭,猪油渣炖萝、白菜跟豆腐,火焙小鱼干。
因为天冷,也没摆桌,就围在灶台边吃,暖烘烘的。
把英红跟小五吃得肚皮撑撑的,两人都不大想回去了!
梅氏还送了几节香肠、两条腊鱼、一只腊鸡、半筐冬笋,让英红带回去给知县夫人尝尝。
冬季的日子过得快,眼看着天边暗沉下来,又要下雪的样子,英红跟小五就是再不愿意挪窝,也得回去了。
“梅娘子,我们过两天还会再来一趟,你有什么需要我们捎带的吗?”英红问。
梅氏想了想,道:“要是方便的话,就劳烦英红姑娘帮我们带两刀红纸。”
然后再去请王师父写个春联儿,贴门上,红红火火的!
第271章 二六二七二十八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
腊月二十六,英红跟小五果然又来了。
不仅给梅氏带了红纸,还给梁师傅他们拉了一马车油盐米粮、肉菜、年货之类的,甚至还有锅盆碗筷。
……跟小俩口成亲置家业似的。
“梁师傅郑师傅,这是我家郎君的一番心意,望二位能在这里过个好年!”小五喜气洋洋地道。
梁师傅师徒俩望着这些东西,又回头望望身后的屋子,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末了,还要打赏小五跟英红跑腿费。
“您二位也辛苦了!”梁师傅塞过去两个小荷包,“拿去喝茶吧!”
“不不不!”小五跟英红都拒不敢受,“这是我们份内之事,算不上辛苦!”
看两人脸上,都笑盈盈的,没有丝毫怨气。
送走二人,梁师傅对徒弟道:“唐家,日后怕是能……位列三公。”
他们二人自来宋家台起,唐知县的所作所为就一直看在眼中。
老爹简在帝心,儿子简在民心,下人也十分懂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