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尚书的声音很轻,但皇帝听得到。
“朕也……不会辜负你的。”
皇帝转身上床,内侍放下床帐,皇帝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
“爱卿若是不想睡,就在这儿看折子吧。累了的话,就在隔壁暖阁睡吧。”
“是。”唐尚书应。
外人看不到的床帐里面,皇帝眼角湿润,脸上带着心满意足的笑意入睡。
宋家台,又一天的太阳升起,村人们陆陆续续开门出来,忙碌起来。
梁师傅师徒俩又上县里去了,还没回来。
身为全村最闲的人,宋明珠央求她爹,在她的脚踏车后轮上面加块板子。
就是加个后座的意思。
尽管宋长河都快忙成了陀螺,但还是抽出时间,满足了女儿的要求。
然后,宋明珠让她娘在后座上绑了个小桶,开始了她的……送茶大业。
“农事官爷爷,喝茶吗?”宋明珠在路边停下来,问蹲在田边看稻子的农事官。
“哦,明珠啊!”农事官回头看了一眼,问,“收钱吗?”
“您的话,不收!”宋明珠脆声回答。
“哦,那给我来一碗。”农事官道。
农事官这人,年纪比村正略大一点,脸长得方方正正,看着有点严肃。
平常在宋家台,除了能跟村正、梁师傅说上话以外,大多数时候村里人都不敢单独招惹他。
但据宋明珠观察,这人其实跟书吏、梁师傅他们一样,也是个痴人。
……书吏是个文痴,梁师傅是个工痴,农事官则是个农痴。
但凡跟农事相关的事,农事官都特别感兴趣。
“农官爷爷,我们村的田,亩产多少呀?”宋明珠在农事官旁边蹲下来,问。
“你们村的田,算是中等偏上的,亩产大概在两石半左右。”农事官答道。
两石半不多,就宋明珠每次坐着去县里的那个箩筐,两筐为一石。
五箩筐而已。
这个量在农事官看来已经不错了,但在宋明珠看来,还差得远呢。
“农官爷爷,你说,要是有一种稻子,成熟慢、产量高低,但是耐旱。而另一种稻子成熟快、产量高,但是不耐旱……”
宋明珠拔起两根狗尾巴草,拿在手里碰来碰去。
“要是把这两种稻子种在一起,那会怎样?”
“大概会颗粒无收吧!”农事官下意识地把两种稻子的缺点结合在一起。
宋明珠:“……”
虽然她不懂种田,但是咱们朝好的想,行不行?
“那我们现在种的占城稻,是一开始就这么高产的吗?”宋明珠循循善诱。
“那倒也不是。”农事官就道,“我们现在种的占城稻,也是朝廷不断通过育种跟试种,慢慢挑选出来的,前后也花了好多年……”
说着说着,农事官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哎,你说的……”
之前朝廷选种,选的是上一批里面最好的稻子,留下来当种子。
好处是这一代跟上一代脾性接近,优势稳定。
缺点是太稳定了,闭着眼睛都知道能长成什么样。
宋明珠一看农事官的表情,就知道他上道了。
“两个爹妈生孩子,生出来的,也不全是缺点啊……”宋明珠暗搓搓地给提示。
“也对!”农事官顺着宋明珠的话道,“只要能占到对方一个优点,就算是……
就算是……”
农事官的眼睛越来越亮。
“哎呀,我知道了!”
把两株脾性差异很大的稻子放在一起育种,假如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