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哦,不是他儿子又来了折子,是有人告他儿子的状呢!
再一看落款,哦,御史台!
再一读手书,哦,肖家村啊!
他记得翰林院有个肖编修,就是澧阳县肖家村人。
……这位肖编修有本事哇,居然能从御史台递折子!
别质疑唐尚书为什么记挂一个小小的编修。
身为一个老父亲,他儿子下去赴任,他一个老父亲把当地情况打听清楚,有什么过错呢?
再说了,他是户部尚书,吃的不就是这碗饭么?
“这么大的事,也不先跟我说一声。”皇帝有点不高兴。
事先知会他一声多好啊!
他就可以拿到朝堂上,给那帮每天只会问他要钱要人,什么事都干不了的废物瞧瞧,到底是人家多长了一个脑袋呢,还是他们少长了脑袋、胳膊跟腿?
“臣教子无方,愿意领罚。”唐尚书就道。
陛下心烦,他给递个梯子吧。
“你是该领罚,自己儿子的动向都不知道,还要别人来告诉朕。”皇帝道,“就罚你半个月俸禄吧!”
唐尚书:“……”
罚吧,他都习惯了!
然后,皇帝把折子扔给唐尚书,道:“发去提学使司跟澧阳县问问,朕允许他们自辩。”
第234章 风雨将来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
皇帝说让唐知县自辩,就是愿意听解释的意思。
唐尚书在皇帝面前高高兴兴地领了罚,回到户部,脸就垮下来了。
户部侍郎见上官不高兴,忙过来嘘寒问暖。
“大人,您这是怎么了?”
“我们户部,最近穷啊!”唐尚书叹了口气,发愁地道。
户部侍郎:“……”
他们户部穷又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吗?
“把账本拿过来看看,有些不必要的开支,再砍一砍。”
户部侍郎:“……”
他们这都砍过好几遍了!再砍的话,就该各部各司各院拿刀来砍他们了!
“有些已经初步通过预审的,拿回来,再仔细算一算,看哪里能不能再减一减。”
户部侍郎:“……”
侍郎大人这会儿已经品出味道来了。
定是哪个部门谁得罪了他们尚书大人,而且得罪得还不轻。
于是,他让人把整理好的预算册子抱过来,一项一项过给尚书大人听。
说到御史台想要修缮官廨时,尚书大人的眉头皱了一下。
“下官派人过去御史台,看看是不是非修不可?”户部侍郎试探着问。
反正官廨的修缮并不是按照固定的时间进行,几年一修这样。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和损坏程度来决定该不该修。
他们户部要核对一下,也在情理当中。
“嗯。”尚书大人严肃地点了下头。
户部侍郎:懂了!就是御史台了!
然后麻利地让人办事去了。
这还不算完。
等到户部出文,让唐知县自辩时,整个户部上下就都知道御史台干的好事了。
能在户部干的,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当下顺藤摸瓜一琢磨,再加上四处打探,差不多就扯出了这件事的全貌。
原来,肖家村的肖秀才,托人给同村的肖举人递了手书。
这位肖举人在澧阳县上一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