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账情况来看,不是很理想。

但也在汪郎君跟李郎君两人的预料之中。

毕竟,宋家台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子,好日子还没过上几天,哪能那么快就舍得大手大脚地花钱呢?

就如今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生意才刚刚开始呢,他们等得起。

就是……

“嫂嫂,请问这个……记数方法,您是从哪儿学的?”汪郎君看看村正,客气地问老婶儿。

他发现了,村正老妻虽然认不得几个字,但算数却飞快。

对一个村妇来说,这已经相当厉害了!

“哦,这个呀,是天竺数字,明珠教的!”老婶儿也没隐瞒,就道,“我们村很多人都学了,好用的咧!”

也不能说人人都会。

比如就有几个笨的,到现在两顶草帽能换几文钱都算不清,硬是只能一顶草帽一顶草帽地算。

“那脑瓜子,用石头砸都砸不开!”老婶儿如是道。

“哦!”汪郎君恍然大悟。

搞了半天,原来源头在这儿里呀!

“那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学的这个……天竺数字?”汪郎君又问。

汪郎君直觉他可能错过了一个精彩的东西。

想到自己离这个好东西曾经那么近那么近,心里莫名地就有点塞。

“去年你们来收草帽的时候,就在学了呀!”老婶儿就道,“难道你们不知道吗?”

汪郎君跟李郎君:“……”

得,又挨一刀!

两人跟老婶儿盘完了账,按之前约好的结了老婶儿的工钱,重新补充了点货物,勉励了老婶儿几句,又转回了宋长河家。

如今啊,宋长河家除了是木工坊,还是汪郎君他们的小饭馆加货栈,是整个宋家台的中转枢纽。

重要极了!

汪郎君十分想搞明白那个天竺数字到底是怎么回事,奈何宋明珠要午睡。

“宋老弟,明珠这午觉,要睡多久呀?”汪郎君忍不住问。

“不好说!”宋长河就道,“有时候半个时辰,有时候个把时辰,都有的!”

可是汪郎君他们还要赶回县里,怕是没办法等到宋明珠睡醒。

“那个,宋老弟呀……”汪郎君勾着宋长河的肩膀,客气地问,“你是明珠她爹,那……那个天竺数字,想必你也会吧?你能跟我们说说吗?”

哦,原来是为这个事呀!

宋长河心中了然。

当初宋明珠在村里开课的时候就说了,这东西,不是什么秘密,谁想学都可以。

外面的人也行。

“越多人来学越好!”宋明珠当时是这么说的。

于是,宋长河就端来碗水,取了竹笔,在饭桌上教汪郎君跟李郎君两人。

“这种天竺数字呢,一共有十个。这第一个,读作‘零’,表示没有、无,写作一个鸭蛋……”

宋家台这边,汪郎君跟李郎君两人,跟蒙学的孩童一样,趴在饭桌边,虚心跟宋长河学习天竺数字。

县衙那边,唐知县又在看书吏的《宋家台夏收日志》。

书吏在里面提到了一件他很在意的事。

“吾发现,宋家台村人跟孩童之间,在使用一种叫做天竺数字的记数方法,并配以加减乘除运算……

吾初见,惊为天人!”

然后详细说了天竺数字的使用方法,并举了好几个应用的场景。

“村中小儿,会算鱼的数目跟价钱。

譬如:半尺长的鱼,两文钱一条,三条五文钱。

我出十文钱,问小儿能买几条?

小儿答,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