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遭冻的,夏收遭水的,秋收遭干旱的,冬天遭暴雪的……诸如此类的折子堆满了皇帝的书桌。

自然的连锁反应,打得这个时代的百姓们战战兢兢的。

寒风大雪里,有人在等着路边的人冻死了好去剥衣裳。有的人则抱着几根柴火,踉踉跄跄前行。

朝廷的赈灾只能解决老百姓的燃眉之急,况且一层层拨下去,不知道到老百姓手里还剩几成。

老实说,皇帝这个年过得很糟心。

有些人不让他过年,他也不想让那些人过年,索性发作了一些人,砍了几个脑袋。

没想到,人少了,朝廷运作的速度反倒变快了。

可见啊,有些人,就是尸位素餐!

“把均一的折子拿过来。”皇帝望着满庭的白雪,对身边的内侍道。

均一是唐毓的字,唐毓,澧阳县知县也。

内侍从一堆折子里找出唐知县的折子,捧给皇帝。

按理说,唐知县的折子该在年前到的。但他收粮一直搞到年底,才将将赶在大年二十九把折子送出去。

任谁没办法在第二天把他的折子递给皇帝。

好在经历了一冬的冷静期之后,皇帝现在的心情已经稳定了很多。

就算唐知县现在说他没收上粮,皇帝觉得,他大约也不会砍了唐知县的脑袋。

毕竟也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

顶多就把孩子他爹骂一顿吧!

唐知县的折子分三部分,上部分说了自己到澧阳县的这大半年干了些什么事,中规中矩的。

中间开始走调,说起了自己从京里出来一路走过的路,遇到的山水,看到的百姓生活如何。

后部分就说到自己娘子买了一个做竹饭盒的法子,送给他岳父。

“臣见衙役们用着好,也给陛下带了一套。”

“还是均一这孩子好,心里记着我。”皇帝乐呵呵地道。

于是,内侍就把竹饭盒呈上来。

皇帝继续看折子。

“陛下或许用不到,宫人们或许有些用处。”

皇帝:“……”

他刚刚那话,就当他没说过吧!

折子里,唐知县详细说了饭盒的用法,着重强调自从有了这东西,衙役们外出办差都不用再吃冷饭了。

皇帝心里便有些明白,该如何使用这饭盒了。

然后,唐知县又描述了县城大街小巷玩竹偶人的盛况。

“这玩意叫竹偶人,一套十八个,其中有一女将军,备受县里大小娘子们的喜爱……

臣亦给陛下带了一套。”

“这均一,果然还是想着朕的!”皇帝又喜滋滋地道。

于是,内侍不敢吭声,默默把竹偶人呈上来。

皇帝自己当年就跟着他爹打过江山,手上功夫现在还没丢,当下就叫内侍陪他耍。

内侍哪里敢跟他真打?

玩得那是一点意思都没有。

“常喜!”皇帝又喊别人,“过来陪朕玩!”

常喜是个小侍卫,才十几岁。别看他年纪小,武功却不弱,不然也没法在皇帝跟前伺候。

大概也是因为他的技能都点在了练武上面,所以脑子里的筋有点直。

“陛下,玩什么?”

“你看,这些竹将军,你拿一个,朕拿一个!”

“好的!”

两人一上手,很快就找到了感觉。刀剑一拿,不服输的劲儿就上来了。

常喜:“陛下,看剑!”

皇帝:“小喜子,看刀!”

玩的过程中两人又要控制着力量,省得一下子拉断了麻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