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2 / 2)

相差时间不过就七十八小时而已。”

“但是,那时候我们没有人能去注意到七十八小时这个时间点,这是我没忽略掉的一个关键,后来,又是七十八小时,第三名死者出现,这三人中,第一名受害人就是蠡县人,其他两人都是桐市的,所以这个案子就交由桐市警方全力调查。”

“那时候,重案刑警队的梁国华队长,也就是梁深的父亲,是这个案件的负责人,他找到了我的老师,宁斌,宁教授推荐我协助他调查案件,我才接触到这个案子。”

“根据当时的推测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凶手的年纪应该在四十岁左右,按照这个时间点计算,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凶手现在的年纪至少在五十岁以上。但是比对这些照片,就不合理了。”

桌面上平摊着一些照片,全是死者,顾今予指尖落在死者的腿上,沉声说道:“凶手砍掉死者腿的力道不对,十三年前应该比现在更有力,所以十三年前的伤口应该更加平整,更加光滑。所以,我觉得可能十三年前的推测出了错,凶手或许并不是四十多岁,也有可能已经五十多岁甚至六十多岁了。至于十三年后的这个凶手,很明显在挑选死者,杀人的细节方面处理的都比十三年前谨慎,就连切除死者脚的力道,都完全不一样,所以,现在的凶手,应该是个年轻力壮的男子,年纪应该不超过四十岁。”

“道口的痕迹十分平整,但是你们注意看这个切面,凶手是右手下刀的,但是十三年前,凶手是左手使刀,窗口处的吓到痕迹,完全不一致。”

这一点,是最为细微的关键。

喻明姮当初处理这个案子的时候,并没有接触过十三年前的案子,所以对于这个案子的把握完全根据现在的情况而做出判断。

但是通过照片,并不如查看现场尸体来的那么细致,她会忽略这一点,并不奇怪。

更何况,当时对案件的定义就是连环凶杀案,既然已经认定凶手是同一人,便不会再去细敲杀人细节,和尸体上的所有细节。

甚至包括他们特案组的成员,也没有刻意的去比对死者身上的细节。

大的方向,并没有任何错漏,就连作案时间、手法、死者的特征都完全一致,谁也不会去在意那一点点的细微末节。

但正是这一点点的小疏漏,才让他们兜了个大圈子,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然而顾今予不同,当时这个案子发生的时候,他的眼睛还没有复明,所以根本无法察觉到这样的细节。现在,他把所有的漏洞都指了出来,也让他们有了新的希望,新的线索,更有了追查下去的动力。

原本他们想要走访调查一下当时案件所牵涉到的人员,顺便去受害者家里慰问了解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

但时过境迁,这里,受害者家属早已经搬迁离开蠡县,就连当时熟悉这起案子的人,也几乎已经找不到了。

原本负责这个案子的蠡县派出所的民警早已经退休,至于卷宗,蠡县派出所保存下来的档案估计还没有桐市警局里的详细。

他们走访了整个蠡县,都没有找到半点线索,更别说追查十三年前的案子了。

时隔这么多年,不管多轰动的案子,也会被人们给遗忘掉了。

虽然在蠡县没有找到线索,但容锦却遇到了一个意外的人。

蠡县某条街道的一家便利商店,容锦他们就住在这条街道上的宾馆。

容锦是去买东西的时候,遇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