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霜咬了咬嘴唇,

她想起孙妈妈曾经说过的话,自己在沈家终究是个外人,不如多利用沈家的资源替自己谋划。

她隐下眼底的不悦,抬头笑眯眯说道。

“母亲说的是,霜儿听您的话。

只是,这婚姻大事,还得慎重考虑,霜儿想多了解了解再做决定。”

沈夫人见她态度还算诚恳,点了点头,

“也好,不过你也别太挑剔了,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你放心,母亲不会害你的。

等过几日,我就安排你和那些部将见面。

到时候你就知道娘的苦心了。”

沈青霜表面上乖巧地点头应和着,心里却在冷笑。

第147章 学堂有人不服

温若水赶到城西时,

阳光洒在那座刚被盘下的大院子里,

四周的土地和荒山在晨风中显得格外宁静。

温若水身着素净的淡蓝色长裙,头戴简单的白玉簪,缓缓走进院子。

她的身旁跟着几个小厮,抬着些简单的生活物资。

流民们已经在院子里三三两两地聚集着,

他们衣衫褴褛,面容黝黑,看着温若水的眼神里既有好奇又有期待。

从昨日起,流民们就听说温掌柜要收留他们的消息,

起初都以为是传言,直到看到温若水亲自到来,才纷纷围拢过来。

“是温掌柜,真的是她!”

人群中有人惊喜地喊道。

温若水迎上前去,看着这些比刚开始逃难进城时候好了不少的难民,

他们的脸上不再是一片绝望与麻木,而是有了些许生气。

孩子们不再饿得哇哇大哭,老人们也能安稳地坐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休息。

温若水欣慰地松了口气,这段日子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一个头发花白的婆婆颤巍巍地走上前,声音带着几分敬畏和感激,

“温掌柜,您真是菩萨心肠啊!

我们这些人能有您这样的好心人收留,有个遮风挡雨的地儿,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温若水微微一笑,声音软糯动听,

“老人家,您别这么说。

这城西有地有山,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以后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萧明月站在一旁,看着大嫂温若水,一脸的惊叹。

曾经的大嫂胆小怕事,遇到点事儿就吓得不行,如今却能事事准备周全,把难民安置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

她走上前提醒,

“大嫂,各府捐钱捐物的碑不日便会送来,你看放哪好。”

温若水微微一愣,随后思索了片刻,

“那就放在学堂吧,也好警醒世人这次旱灾。”

周围的人一听,都好奇地围了过来,纷纷问道:“什么碑啊?”

萧明月清了清嗓子,解释道:“各府得知咱们救助难民一事,纷纷捐钱捐物。

为了纪念这善举,特意立碑。

就连陛下知道这个消息后,都连夜送了不少东西过来呢,

陛下说,自己身为一国之君,断不能比臣子们做得少。”

众人一听,忙齐刷刷地跪下,磕头谢恩。

温若水看着那些孩子,想到他们这个年纪本应在学堂里读书识字,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怜惜。

她蹲下身子,温柔地看着几个孩子。

“你们想不想上学堂呀?”

几个孩子好奇地凑了过来,眼睛里充满了纯真。

“大姐姐,你说的学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