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跟吴家人不熟,同时很自觉自己是个寡妇,不愿去掺和人家盖房子的喜事。
夏稻花带着小姑姑夏玉娇和孩子们就上了街。
此时她已经知道,上回中招的小吃街,是魏公公手下的地盘。
但既然已经把魏公公发展成为了自己人,去小吃街转转,自然也不妨事。
请孩子们吃了几样小吃,馄饨面、旋羊头肉、烤包子、烧鹌鹑、滴酥鲍螺、冰碗儿、糖画儿……
孩子们吃得满嘴流油,兴高采烈、不亦乐乎。
一个个撑得小肚鼓起来、东倒西歪,很有几分像是那种刚刚吃得歪了嗉子的麻雀或者小鸡仔。
夏玉娇也露出了难得的笑颜。
一行人吃饱喝足,慢慢地往“稻花香”走去,一路散散步,既方便说话唠嗑,也好消消食。
路过回春堂的时候,恰好看到一个女乞丐,倒在回春堂门口。
那女乞丐蓬头垢面、披头散发、破衣烂衫,看不出本来面目。但看身形能看出来,是个成年女人。
还是个孕妇。
或者,也有可能是得了肝腹水、血吸虫病之类的疾病……
她背上还背着个同样破衣烂衫的小孩,用绑带绑在身上的。身边还跟着一个跟六郎差不多大的。
两个孩子都很瘦,身体很单薄,看起来轻飘飘的。脖子细细的,显得脑壳格外大,看起来有些颤颤巍巍的。
下巴很尖,眼睛很大。眼窝很深,有些眍进去了。
回春堂的伙计出来赶人:“喂喂,要死到别处死去,不要死在这里,耽误我们做生意!晦气!”
那女人艰难地爬动了两下,就再也挣扎不起来了。
夏玉娇一见这个女人,就生了恻隐之心。孩子们也有些难过。
夏稻花倒是有点困惑。
按说回春堂这种医馆,好歹得顾忌几分名声,这样子的做法,难道不怕失了人心,影响生意吗?
拉着旁边看热闹的人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女乞丐,原本不是女乞丐,而是随着丈夫一家一起逃荒,来到吉祥县的流民。
除了夫家亲戚之外,两口子还有三个孩子。除了这背上背的、身边站着的,还有一个十四岁左右的女儿。
一家人来到了吉祥县,但那会儿,谢县令还没有获罪呢,自然没有杨县令安顿流民的事。
好在那时候流民不算特别多,还能找到些零散的活计,多数人都是在南城根底下搭个窝棚住。
只是流民聚集得越来越多,慢慢地就混乱起来了。这女子的丈夫就死在了一次斗殴之中。
女子的丈夫死后又渐渐显了怀。
她说孩子是丈夫的,夫家不信,占据了她跟她丈夫的窝棚,将她和两个小孩儿赶出来,却把她的大女儿卖掉了。
这女子带着两个小孩子,又有了身孕,而且不是本地人,自然找不到什么活儿。
连养家糊口都做不到,渐渐就沦落成了乞丐。
此时这女子又得了病,浑身烧的火炭一般,实在挨不住了,便想到回春堂讨些药来吃,却被伙计轰了出来。
夏稻花这边跟看热闹的老太太听了事情的始末,只觉得疑点重重。老太太似乎隐瞒了些什么没说。
但那边夏玉娇已经眼含热泪,去扶那女子了。
夏稻花急忙阻止:“小姑姑,你别动,万一她这病不能随便动怎么办?”
夏玉娇迟疑了一下,夏稻花急忙说道:
“小姑姑,我不是反对你帮她。
你赶紧进回春堂,请个大夫出来给这女子看看,诊费药费咱们出。
我听说,有些病人是不能乱动的。
得问过大夫,才知道能不能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