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就是每学习一篇,必须读一百二十遍,再背一百二十遍。

这个要求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比如大阿哥,让他习武摔跤、骑马射箭,再苦再累他也不会吭一声。但是让他背书那不就跟要他命一样,时常学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

偏偏汗阿玛的抽查又没什么规律,今天或许考的是现学的内容,明天说不定就把一年前的内容找出来让他们背诵。

就是在这种高压环境下,皇子们的文化课再怎么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等太子讲完了,康熙脸上才露出了笑容,这个接班人培养得确实不错,至少从现在来看,他是很满意的。

而后,他又把目光落到了后面几个儿子身上。老五太小了,又被皇太后娇宠惯了,即便只是学习满文,也不见得有多刻苦。

关键还不能说,一说这小子回去就不高兴,他不高兴皇太后就不高兴,皇太后不高兴,康熙去请安的时候就要拐弯抹角的跟他求情,让他别把胤祺逼得太狠了。

一看到胤祺他就忍不住要把目光放在一旁的胤祐身上,这么一对比,至少老五还肯来读书,身旁这个恨不得有多远躲多远。

比起老五,老四就好太多了,虽然天资比不上太子,但贵在勤勉刻苦。就是这小子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康熙总也摸不准他心里想什么,大抵只有皇贵妃能搞懂他的心思。

至于老三,他和老大一样,幼年都养在大臣家中,长到快读书的年纪才接回来。

但是他和老大的性格却截然不同,他在文化课学习方面展现出了非常高的天赋,小小年纪,《四书》、《五经》就学的比他的大哥还要好,康熙对他的学习还是很满意的。

因此,他今天后面这点时间,主要的考察对象就变成了大阿哥胤禔。

康熙将跟前的那本《礼记》随意那么一翻,翻到哪篇文章就算哪篇文章,问师傅:“《月令第六》学过了吗?”

“回皇上,已经学过了。”

康熙把书一合:“那就背这一篇。”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其帝大皞,其神句芒……”

大阿哥磕磕绊绊,总算是背下来了,但康熙对此并不满意,最后不仅罚他将这一篇文章抄写一百二十遍,连他的师傅也一并罚了。

检查完孩子们的功课,康熙还有别的行程安排,站起来就往门外走。

胤祐和胤祺两个小可怜吓得大气都不敢喘,《礼运第九》是什么?《月令第六》又是什么?算上脚指头他俩也数不明白,一百二十遍究竟是多少遍。

胤祺心想:“完了完了,自己迟早会有这么一天。”

胤祐倒是比较乐观,转头向大阿哥做了个加油的手势:“抄写这么多遍,手会断的吧。大哥你再坚持一下,手断了就不用再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