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1 / 2)

许捕快本就心思玲珑,稍一思考,就明白过来。

他也不恼,笑吟吟道:

“这就是朱叔您不懂了,别看陈大人现在不坐守县衙,但他可没有彻底甩手不管,相反,县衙内大大小小事务,都在他的掌控下。

小许我啊,只是负责一些整理的工作。”

第139章 太子成厂长

弘治皇帝眼睛微微一睁。

不在县衙内坐守,还能掌控县衙的事务,这怎么可能?

想他堂堂皇帝,微服私访前,都要安排整整七天,才勉强稳住局面。

就算陈夜只管理一个县域,也不可能做到远程指挥吧。

许捕快看出弘治皇帝的惊讶,也没卖关子,解释道:

“陈大人近日推行了一个制度,叫多重审理制度,将案子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仅仅涉及百姓纠纷的民事案件,一类是设计烧杀抢掠等性质恶劣的刑事案件。

这民事案件只需要双方到场,然后由县衙作为中间人,进行调节,重点是开导双方当事人,目标是化解纠纷,争取令双方都满意,做到轻罚甚至不罚。”

弘治皇帝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审理方式,不由得有些迷糊。

但随即他咂咂嘴,发现这种处理方式,对待不算严重的案子,似乎真的比直接开庭审理要好得多。

他没有打断许捕快的话,任由许捕快继续往下说。

许捕快也没有停顿,继续解释:

“如果遇到了刑事案件,那么将会在第一时间,将双方当事人管控起来,分开提审,提取证词,收集证物,做到用证据说话,对案子进行审判。

并且不会直接将案子判死,而是给双方当事人缓冲时间,根据当事人意愿决定是否二审,且这个时间里,我们会将案子卷宗直接送到陈大人手中。

如今有水泥路在,从县衙到红云工厂,来回不过半天时间,绝不会耽误案情。”

弘治皇帝吸了口气,越品越觉得这个制度,在保持了公正的前提下,还有不少人情味在。

与以往县衙审案,直接当场拍板,说罚就罚的情况相比,简直云泥之别。

不过弘治皇帝没有立即表态,反而追问道:

“这样不会浪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吗,县衙忙得过来?”

许捕快嘿嘿一笑,一脸骄傲道:

“朱叔,时代变了,如今的富山县在陈大人带领下,就算不说夜不闭户,也是一片祥和,好多天都遇不到一起民事案件。

因为太闲了,不少捕快主动提出,在日常巡街中,要主动帮百姓解决麻烦,询问百姓意见,做到无则加勉,有则改之。”

“竟然还有这种事?!”

弘治皇帝是真的惊了。

在他的印象里,哪怕是不少朝廷的中央官员们,都是抱着对麻烦能避则避的心跳。

可在这小小的富山县,竟然连区区捕快,都能做到主动找麻烦来解决。

这是怎样的盛世太平!

此刻,弘治皇帝彻底没了找陈夜麻烦的念头,只想尽快找到陈夜,从他口里撬出这种制度的全部细节,争取回到京城,将其普及下去。

弘治皇帝彻底坐不下去了,起身和许捕快告别,直奔红云工厂而去。

许捕快本想留他歇歇脚,但想到人可能是急着见自已儿子,便也没有挽留。

弘治皇帝坐在马车内,催促锦衣卫们快马加鞭赶路。

同时他也不忘透过车窗,仔细观察富山县百姓的状态。

这一看,他立即就看出了很多细节。

街上的百姓几乎都带着笑容,神情自然,没有任何拘束,哪怕是面对他们的马车,也只是普普通通的避开,不见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