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没想到周渔说的是:“那咱俩得握个手。我也想开分店了。”

周渔为什么只开了五家门市部,她从蘑菇那里赚了不少钱,开店的钱是足够的,只是那会儿必须按着规定走,不得雇佣超过二十人,这才定了五间的数量。

但现在有了这个说法就不用担心人数问题。

姜桂香挺惊讶的:“不是才开吗?”

“门市部这种,本身就是需要贴近生活圈,离着家属院越近越方便。”

姜桂香不得不点头,好像是,供销社什么的,也都是在每个街道都有店面的,为的就是买东西方便。

周渔得了确定的消息,就在姜桂香这里,直接打了电话给老村长报平安,结果电话就响了一声,那边就接起来了,显然老村长这一天都在电话边上守着呢,听见她说没事了,老村长那边也发出了重重的一声呼气声音。

“这就好了!”他说,“这就能稳当干了。”

等着挂了电话,她就拿着刚刚写好的东西,去了一趟南州晚报,等着第二天看报纸的人都惊了,上面居然登上了梅树村蘑菇批发门市部的招聘广告!

广告都见得少,更何况是招聘广告呢。

更何况,上面还写着待遇店员底薪30元,提成另算。如果干得好,可以升职为店长。

要知道,梅树村门市部生意好是众所周知的,老头老太太们就是爱打听,自然会问售货员们:“姑娘,你们一个月开多少钱?”

这个是不能说的,不过售货员们也有忍不住的时候,譬如不少人就听说过,有售货员说:“化工厂的工人也不换。”

要知道,化工厂可是南州效益最好的单位了,比化工厂还好,满城的待业青年这么多,谁能不激动?

就是有一点,门市部的招聘要求,既不要学历也不要户口,上面写着:选一处你认为最合适开门市部的地点,写明理由,送到门市部,选中后,我们将与你联系。

谁家招聘这么奇怪啊!?

第39章 南州背后有高人

张翰今从省城回来, 周渔还专门去见了他一次,感谢他对自己的信任。

张翰今说的很实诚:“改革的春风已经吹起来了,如果囿于偏见, 阻挡了南州的发展,我就是南州的罪人。我没有资格当这个罪人!”

不过经过这一次, 张翰今对周渔也算熟悉起来, 还跟她开玩笑,拿着报纸说:“你动作倒是挺快,我还没回来, 广告就先上了!”

周渔也不客气, “我不是要放到省报讨论吗?也就是说,我是南河发展的样本, 如果连样本都中规中矩,那后面的人怎么干啊。所以我得大胆做,路子拓的越宽,大家才好动起来!”

张翰今都乐了:“你说得对,所以,这次刘厅长也明确说了, 你们动起来,我们不要着急否定,要等一等看一看!”

周渔一下子就眼睛亮了:“那我什么时候能把店开到省城去?”

这个……张翰今也不好回答:“只能等等, 但我想不远了!”

周渔的招聘广告,随着南洲晚报,进入了南州各大企事业单位、工厂、街道, 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